2008/08/30

126个Adobe Air应用列表

  1. CFDocs by Web Biz
  2. Pownce Desktop Client by Leah Culver, Daniel Burka, Kevin Rose, Shawn Allen
  3. San Dimas by eBay - A desktop interface built on top of the eBay APIs.
  4. mxnaQUBE by Phil Chung
  5. VEED by Ben Honda-Rottler
  6. Apollo Twitter Application by Lee Brimelow
  7. MyMovieMatch beta by matchmine - A movie recommendation engine.
  8. Kuler Desktop by Adobe
  9. Tweetr by Bluespark
  10. SearchCoders Dashboard by Searchcoders
  11. In-Studio Gallery by StudioCloud - Studio Management Software for Photographers
  12. yourminis.com Desktop Widgets by goowy media, inc.
  13. Finetune Desktop by Finetune and Teknision
  14. CodePeek PureMVC Demo by PureMVC
  15. Google 3D Map 0.4 by Rostislav Siryk. Utilizes PV3D and AIR HTML component to render Google Maps in 3D mode (was: Apollo 3D Test Application by rost).
  16. Employee Directory by Adobe
  17. Fresh air by Adobe
  18. MapCache air by Adobe
  19. Maptacular air by Adobe
  20. PeekAgenda air by Adobe
  21. PixelPerfect air by Adobe
  22. Salsa air by Adobe
  23. Scout air by Adobe
  24. ScreenPlay air by Adobe
  25. Signet air by Adobe
  26. MINI DIGG by Joe Johnston
  27. D’Lite by Thai Huynh
  28. DiggGraphr Desktop by Arpit Mathur
  29. AppleCare Search for AIR by Jack in The Box Software, Inc.
  30. Apollo Picasa by Denis V.
  31. OnAIR by Edward Mansouri
  32. AddressBookExtreme by Edward Mansouri
  33. Adobe-Announcements by Razvan Andrei Surdu
  34. AIR in Flight by Mike Givens
  35. AIR Flex by Mike Givens
  36. AIR Math Quiz Bowl by Mike Givens
  37. Adobe AIR Music Player air by Peter Ent
  38. AIR Video Player by Mike Givens
  39. Air’s eyes by lafabrick.com
  40. AIRTV by Edward Mansouri
  41. Apollo Desktop Photos by Janvarev Vladislav
  42. CleVR Stitcher by Sphex LLP - panoramic photo stitcher
  43. DiggTop by gskinner.com
  44. EarthStats by Xe-Media
  45. Educator Desktop by Edward Mansouri
  46. FlexManiacs by Edward Mansouri
  47. Flickrin by Ashwinee Dash
  48. FotoBooth by Rich Tretola
  49. HTMLExample by Edward Mansouri
  50. iPhone by by Joe Johnston
  51. Limitless Quest by Andrew Wooldridge
  52. MAX 2007 Countdown by Mike Givens
  53. Mii Editor by MiiEditor.com
  54. Model Selector by Kaushik Datta
  55. MonitR by Brandon Ellis
  56. MyVacation by Edward Mansouri
  57. NabAIR by Niels Bruin
  58. Onyx-VJ by Onyx-VJ
  59. Project Tracker by Jacob Wright
  60. QurlOpony by Ronnie Liew
  61. scripKeepR by Chris Seahorn
  62. Spirograph by Kaushik Datta
  63. test-browser by saumya ray
  64. toteNpost by Chris Seahorn
  65. Tweetr by Bluespark Interactive
  66. TwittAIR by theflexblog
  67. twitterAIR by Aaron West
  68. Vehicle Comparison by Kaushik Datta
  69. WebSnapshot by Daniel Wanja
  70. AppleCare Search for AIR by Jack in the Box Software
  71. TwitterCamp by Daniel Dura - A Twitter display application.
  72. TwitterAirCamp by on AIR Bus Tour - A modified version of TwitterCamp to display tweets to @onairbustour.
  73. AIRChat by Ted Patrick - Chat with the on AIR Bus tour while watching the live video feed.
  74. Salesforce.com - simple AIR app by James Ward - A step by step tutorial for using the Flex Toolkit for Apex with AIR
  75. Admetus by Paulius Uza
  76. PaperPreview by Paulius Uza
  77. Yahoo Answers by Justin Imhoff
  78. Google Analytics widget by Nicolas Lierman
  79. Photo Mosaic by Derrick Grigg - Allows you to create photo mosaics of images.
  80. MultiWidgets by Fabien Deshayes (fr)
  81. OBO F-Player air .flv player + youtube .flv file downloader from onebyonedesign. Screenshot.
  82. Crypt Studio Alpha. Allows you to load,crypt and save jpg´s with AIR / AES Encryption and Reload it with with Flex Webloader - by Gary / Onlinelib
  83. TorrentUtility by Josh Tynjala
  84. flump Simple Flickr image download utility. by Mike Chambers and Lee Brimelow
  85. Wowhead Launcer Simple utility for launching searches about World of Warcraft into Wowhead.com. Created by Mike Chambers
  86. AirTalkr by Hu Shunjie. Instant Messenger Application that connects to MSN, Yahoo!, ICQ, AIM, GTalk, as well as Flickr and YouTube, You can also view your Buddies latest blog entries, twitters, mySpace profile, Flickr photos and friendster profile using AirTalkr’s profile card ‘AirCard’. AirTalkr now at http://airtalkr.com
  87. Icicle by Hu Shunjie. Access your Box.net online storage with Icicle
  88. MeetingPulse by ConnectSolutions. Monitor your Adobe Acrobat Connect Professional meetings from your desktop.
  89. Weewarify by Bruce Kroeze. Monitor your game status in Weewar - This is written using HMTL/CSS/ExtJS
  90. FUZE Instant Messenger by Mike Huntington - FUZE is a light weight instant messenger that allows access to AOL, Yahoo, GTalk, MSN, ICQ, IRC, and Facebook services.
  91. Snippage by Gabo Mendoza - Easily make desktop widgets out of parts of any website.
  92. Toggler by Ian Turgeon - A free desktop interface to the free Toggl Time Tracking software
  93. FEAT by Hexagon Star Softworks - Freelancer’s Estimation Assistance Tool. A tool for freelancers to calculate hourly rates and pricing estimations
  94. Klok by Rob McKeown (mcgraphix) - Klok is a personal time tracking application to facilitate recording time spent on projects/tracks featuring drag and drop, calendar view and reporting
  95. Twinja by Biffer Rowley- A Twitter client built in Flash, running on AIR. Allows you to communicate with your Twitter friends directly from your desktop. Refreshes your message list every 2 minutes. Works on both Mac & PC. [.air]
  96. vizXOsDir by Jason Fincanon - vizX is a visual XML editor which displays nodes in a tree structure on the left while details of the selected node are displayed on the right.
  97. Duty Juke by Chris Long - Duty Juke is a kick-ass mp3 player. It will bring both style and meaning to your life.
  98. REDbug by RealEyes Media - The RED|bug debugging console makes debugging your Flash, Flex, or AIR applications much easier.
  99. NetBook by Dean McKee - An e-book browser/reader/organizer of the Gutenberg Project free book library that manages local cached copies, allows offline reading, and audio book listening.
  100. RUWT? Sports by RUWTbot - Uses the RUWT? API to help you find the next instant classic in the making. RUWTbot’s algorithms will let you know when you need to drop everything and get your butt on the couch post-haste.
  101. Lines Game by Badu - strategy game will make you think and concentrate for hours if you accept the challenge!
  102. Wicked Stickies by Tony Hillerson - It’s GTD meets AIR. Simple, but helpful, Wicked Stickies is like sticky apps you may have used, but with a few more features, like todos (something I’ve always wanted on stickies) and the ability to send stickies to friends. Currently in Beta.

102. DigiMix - by Alan Queen - aqueen@gmail.com - Multitrack audio editor/mixer. Import/Export .wav, aif files. Bounce your project down to .wav files. Mix it Up! Bounce it Down!

103. AppUploader - by Edward Mansouri of AIRApps.net - Drag and drop your AIR applications from the desktop to the AIRApps.net gallery

104. Media Bandit 2 (.FLV Harvester) - by Chris Seahorn - Media Bandit allows you to search Blip TV, Google Video, Yahoo and YouTube individually or in unison for Flash .flv files to preview and download.

105. scripKeepR v2 - by Chris Seahorn - v2 is the full screen version of scripKeepR and has other various improvements over the original.

106. Agile Agenda - by Marc Hughes - A project scheduling application.

107. Webcam Digital Video Recorder - by Lee Felarca - Record webcam video and export to FLV. Better yet, rewind and fast-forward video in realtime while recording.

108. AIRPhone - by Edward Mansouri - A simple application that is my first effort of building an app powered by the Ribbit Phone Component. Make 10 minutes of calls .

109. AIRPress - by Romain Lefebvre - A blog editor for Wordpress / dotClear that can create “rich” posts (with pictures, sounds, flv videos, webcam recorded video, flash animation…).

110. Knowtes - by Shaun Halberstadt - Knowtes is an flashcard-based study community where users create, study, and share decks of flashcards. The libraries (interfaces) are developed with Flex and Air and are highly personalizable. The desktop library includes drag and drop from the desktop, a music jukebox, a web screenshot/image grabber, and automatic updates.

111. mooFlair - by Patrick Tai - More than a simple flv video player, build your own FLV library and save your compilations in playlists. Import directly FLVs from your computer, browse categorised RSS Feeds or search directly from the most popular video content providers to add new content to your searchable library. If you need to watch all your videos off line you can simply use the download option.

112. Portfolio Viewer - Portfolio Viewer is a free alternative to the investment tracking features of Quicken and Microsoft Money. It offers tracking of stock/fund/cash investments in one or more portfolios with performance and allocation charts. Get started quickly by importing investments in Quicken/Microsoft Money/Excel formats.

113. AIRNews - RSS/Atom news reader that caches articles locally to SQLite

114. AIRWar - The classic card game of War!

115. Flair - Flickr explorer with offline favorites and tag/user search

116. AirWaves TV Guide - A TV guide for the UK. Select required channels, see whats on for the next 2 weeks, set up favourites and get reminders, vertical program view or traditional horizontal EPG view. Still under development but the current version is pretty solid. Transparent windows, minimise to tray, stay on top alerts, auto updater. Now updated for AIR 1.0 release. Also, now open source under the GPL.

117. Sync Local SQLite DB with online MySQL DB - by Chris Seahorn - This is released code from an earlier download of mine at Flex Fanatic. Shows simple full sync and includes example mysql dump, php backend and Flex3/Air Beta 2 source.

118. \”AIR\” Password Manager suite - by FrozenModule - Password Manager suite is an Adobe® AIR™ Marketplace application which helps you to manage your passwords in a secure way. You can store all your passwords in one secure place and access it whenever you need with one master password. Supports multiple user accounts. Secured with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ES). Works both with and without internet connection (in case when internet connection is found it provides auto-update feature).

119. twhirl - A multi-account Twitter desktop client running on Flex / AIR. Auto-updates tweets, send updates, replies and direct messages, see your friends and followers. Remembers your login names and passwords and can auto-connect you on start-up.

120. Tongits - by Rico Zuniga - A 3 player card game similar to gin rummy that originated from the Philippines. You play against 2 computer controlled players with very challenging AI.

121. colorPicker - A widget-like AIR application that lets you either choose a “web-safe” color from a color grid or design a color using sliders to adjust the red, green, and blue values of the color, then copy that color to the clipboard.

122. Posty - A microblogging application which allows to post the same message with one click to Twitter, Jaiku, Pownce and Tumblr. Posty includes also browsing personal/public notes and note replying.

123. TurnAbout - TurnAbout is an addictive game of strategy based on an electronic puzzle game released in ‘95, Lights Out!

124. RadiostarTV - RadiostarTv widget - View webtv !

125. FLVPlay - Search, play and download YouTube videos on your desktop.

125. ReadAir - A Google Reader desktop client

126. Gotcha - Force your friends’ webcams to snap their picture and upload them to their Zannel account for the whole world to see, and they can do the same to you.

感谢riadocs.com

2008/08/29

叫我怎么敢独立?

法官 伍玉联/文
  最近,随着一些事件的发生,大家对司法独立的讨论又热闹起来。从大词的层面来说,我作为一名法官,读书比较少,平时深入思考也不多,面对那浩瀚如烟的材料想讲出什么经典的话语来,自觉得是没有那个那个能力的。不过,我想把我和一位法官交流的话语告诉大家,让大家知道有些法官是怎么看待司法独立的。这样,至少在信息上给大家的讨论做点贡献,最终希望对我们目前讨论的法治话题有所帮助。 

  我交谈的法官在法院工作近二十年了,对法院的事情也算了解。我专门就司法独立的问题请教他,问他为什么我们不独立办案呢。他的基本意思是,现在独立是不现实的,不具备独立的条件,我就以"叫我怎么敢独立"做了文章的标题。 

  一、 独立,我可要承担责任的 

  你说让我独立办案,我可不敢,我要承担责任的。比如,前几天我办的一个刑事案件,被害人家属反应强烈。他们找到我,要我怎么办怎么办,要把被告人判死刑。可是证据摆在那里,不够死刑的标准。我就说这个不是我说了算的,合议庭有三个人,每人一票。然后他就把我们三个人一个一个地找了,说怎么怎么地。你想,要是法官独立办案,我们三个人就没有办法了。幸好我们不独立,我们三个人都对他说,这还得主管副庭长签字,然后还得庭长签字。最后,你这么大的案子要上审委会的。于是,被告人就去找副庭长,找了好久没找到,找庭长又找了好久没找到,审委会委员就更加不知道找谁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让我独立办案,我是不敢的,那责任就到你一个人身上了。谁管你,谁就分掉了一部分责任,很多时候,不独立也就意味着责任不是一个人担。 

  二、 独立,那升迁是有麻烦的 

  你不知道,你让我独立了,和别的人交往就少了,朋友就少一些,那对升迁是有麻烦的。在法院,法官的升迁和行政官员是完全一样的,也是要多和同事来往和领导来往才可以的。多和同事来往,在竞岗的时候才有人投票支持你,多和领导来往,领导才能了解你。这样才能让大家认识你,熟悉你,也就可以让大家信任你。 

  法院里面,业务庭室的法官升迁一般比政治部、办公室这样的综合行政部门慢一些。原因就是因为法官和那些同事相比,独立性要强一些。毕竟来说,法官办案子还是有一定独立性的,但是那些部门的同事就属于完全的行政管理系统。你说,人家美国的法官可以不受这些影响,那是因为他们的评价体系不一样。但是在中国,法官目前就是公务员的一种,你让我独立了,我就失去了和同事和领导交往的机会,就会慢慢被边缘化。多找领导汇报,领导对你的认识和了解就会多一些。普通的同事也一样。我怎么敢独立,我肯定要经常和大家联络了。 

  三、 独立,我可能就控制不了贪腐心 

  这一点,我是说国家不能让法官太独立。毕竟,中国目前的法官待遇什么的还是很差的,法官的自律性也比较底,廉政环境还处在初级阶段,如果没有比较多的制约机制,很难以防止腐败的。比如说,假如我判案子上面没有副庭长庭长管,我收了钱搞点名堂的时候,也没人知道,但是经过副庭长庭长看一遍,有问题就会看出来了。这样你就不敢经常搞小动作。法院的纪检部门,他对我们法官也是有制约的,站在国家的角度说,纪检部门找你谈谈话什么的,对防止腐败还是有好处的。好多小的动作不构成犯罪,检察院立不了案件,但是纪检部门的人可以管管你,这对法官的腐败的防止还是有好处。审判委员会,管着我们也可以防止一部分腐败。大的案件到审委会,那么多人,有什么问题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还有就是像外边来的人大的个案监督之类,这些对一部分腐败行为的防止还是有好处的,虽然有些时候管得不在道理上,但是大部分的事件还是当事人确实觉得有冤枉才去人大信访的。 

  当然,这是站在国家角度上说不能独立,就对法官个人来说,独立了腐败的空间和自由度就大了。但是如果想做一个正直的法官,还是有人管管好,因为太独立,完全靠自己还是会出事的,出了事就不好了。因为目前毕竟还不具备让法官完全独立的廉政环境,法官受的诱惑什么的太大。比如很多当事人会千方百计给你行贿的,好多律师也是想尽办法接近你,请你唱歌,请你吃饭。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来管管自己也好,不敢太独立! 

  四、 独立,我确实素质还不太够 

  这一点说出来你就会笑话我了,不过也是个真实的普遍现象。你到是读过研究生的,可我是从政府那边调过来的。像我这个年纪的人,科班出身的不多,有从部队回来的,有从学校来的。我们对好多法律了解的确实不多,很多疑难的案子,我真的拿不准确的。你让我独立办案,我还真的有好多的案子办不下。这时候,我一般会把几种判决建议都报给主管副庭长,如果副庭长同意就报给庭长。如果他们定下来了,就可以了,我自己知不知道都不重要了。 

  就像上一次,那个行为到底属于贪污呢,还是属于职务侵占,我不懂啊,不知道那家企业属于什么性质的,庭长就知道啊,我报上去庭长就批复了意见。这些时候,我要依靠好多人才可以把案子办好的,我怎么敢独立办案呢。 
  (今天先发这么一段,希望把问题交流出来,得到理性的评价,促进我们法治事业的真实前进。有新谈话了回头再继续) 
昨晚,我发表了《叫我怎么敢独立——一位法官的心声》。今天上午,我下乡去了,和村里的村民开会讨论建房子的事情(我被单位短暂派出基层)。中午回来我就看到了这多的回应,没想到这么多的人看了,还提出不少的批评或者赞扬。我很高兴。我很感谢这个网络的时代,信息的交流这么方便。在这么偏远的山区,我还能和大家一起关心祖国的一切。

本来我昨天的计划里就要写一篇法院独立的文章,因为昨天的主要是法官独立。法官独立和法院独立都是司法独立的重要内容。恰好,今天就有网友提到了这样的问题,[未注册用户] e 评论就:"司法独立并不是法官独立,是司法真正不受行政和政党的干涉。。。。。"。虽然这位网友没有指出法院独立的话题,但是,我真切地感到应当对法院独立的问题赶快进行描述了。这样,本文的产生就顺利成章了。

之前,我有很多的基层法院院长和副院长的朋友,我平时就经常和他们聊天,聊到法院独立的问题。但是今天,在写文章之前,基于我目前的方便,也基于我想对读者的负责和表示坦诚,我还是在今天下午又提纲式地找我这边的县法院院长朋友聊了一会儿。

下面就是我对一位院长眼里的法院独立的记录。目的同样是美好和善良的,希望给大家带来一点有趣的信息,并促进有益话题的深入讨论。

一、 法院现在根本不独立

首先,我是党员,院长是党组织安排来的。这你是知道的,你自己也是党员。在你入党那一刻起,你就宣誓服从组织的领导。因此,独立是不行的。我的职务是县委任命的,人大选举我之前,我是来这里来担任党组书记的。党组书记兼代理院长,过了一些日子,人大就选举了,理论上我存在选不上的可能,但是一般不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今天在法院任职,明天就可能在别的单位任职,都是组织的安排,是不存在独立问题的。如果我不是县委任命,是市法院联系任命下来的,那我就不能独立于市委组织部和市法院党组的领导。反正是不能独立于党,不是接受地方党委的领导就要接受上面党组织的领导。

然后,除了人事决定权在党组织那里之外,我们法院也不能独立于政府的。虽然我们职能上不受政府领导,但是财政是县里给的。即便我是上面派下来的院长,可以不受制于地方党委,但是我的财政还得地方管的。干警的工资是地方发的,办案经费是地方给的。福利待遇等等也很依赖于地方。其他的还有很多方面,不仅仅是人事权和财政权,比如我们院里基础设施建设、干警的级别待遇等等,需要我们和好多部门搞好关系。等等

所以,不能以为法院就有什么大的不同,可以独立,要独立。法院其实和其他机关基本差不多的。也就是一个机关而已。当然,法院的法官还是有一点独立性的,因为具体的案子需要阅卷,开庭,这只要法官自己才清楚,不是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的,这和别的公务员有一点点不同,也就是业务有点专业性,但是差别不大。

二、法院也不愿意独立

其实,法院也不愿意完全独立的。
(一)作为法院的院长不愿意独立

独立的同时也就是别人也对你独立。这我是不乐意看到的。可以分两个角度来看。对上,比如对我的上级。法院一旦独立,也就意味着领导可以不怎么来管法院,这一方面是好事,自主权力大了,但是另一方面呢,也就是领导也可以不关心法院,不关照法院。作为院长,这种独立我宁愿不要,有的时候还是不敢,那种独立其实就是孤立和边缘化。那样的院长就会被人遗忘的。升迁什么的就指望不上了。还比如,县里面的县领导会议(县法院院长是副级县领导),我还是很乐意参加的,可以知道当地的政策形式,可以知道别的部门的情况。如果和这些都隔离起来,我就会孤立的。你想想,县里面的武装部门是很独立的,人事权和财政权都不归县里面管。但是你知道,你和政委、部长很熟悉的,他们也不愿意完全独立啊。开县委常委会,政委还是想参加的,因为可以知道好多信息,有机会和书记县长们交流交流。

对下呢,也是如此。不独立的情况下,你可以以县里的领导的身份露面。是县领导,那些科局级干部就会对你不一样的。如果你独立,你不归县委书记管,那同时你也就不能管那些科局级干部。你不独立,以副县级干部的身份归县委书记管一下,那么你也就获得了在那些科局级干部面前做领导的资格。在行政系统(法院其实也就是行政系统)的金字塔里,你进入任何一点(最高点除外),你接受别人的领导,你也就可以领导另外一部分人,你独立起来不进入任何一点,你不成为任何人的下属,你也就不是任何人的领导。

(二)法院出于单位利益考虑不希望独立

我们法院作为一个单位是存在很多的单位利益的。法院独立的情况下就是别人也不需要我们帮忙,我们也不希望别人帮忙。其实,现在的情况是法院一般帮不了别单位什么忙,而是别的单位可以帮法院的忙。我们是不愿意和别单位独立起来的。我们很多的事情需要兄弟单位的帮忙。比如现在建设的办公大楼,我们就需要和建设局搞好关系,和国土局搞好关系。我们有机会和这些兄弟单位联谊一下还是很好的,我们也很乐意的。独立对法院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

(三)法院怕承担责任不希望独立

还有在承担责任方面,我们法院也是不愿意独立的。那些在地方影响很大的案子,当事人情绪很大,判得稍微不如意就会找管事的。如果我们是独立的,人家就只找我们一家。很多时候我们是顶不住的。但是我们现在是不独立的,因此,我们就可以说这是政法委协调的,我们法院一家说了不算数的。他们有意见就会找政法委。其实,政法委也不独立的,他们可以说这是党委的意见。这样,责任就到上面去了。独立的身份是和独立的责任联系在一起的。在我们法院现在还不具备足够多的资源和权威的时候。我们是不希望独立的,从责任角度讲,就是不希望独立承担责任的。

三、理想层面,法院到也向往独立

我上面虽然说了那么多法院不能独立的现实状况和法院不愿意独立的现实理由。但是,说到很遥远的地方去,法院还是向往独立的。在现实里,法院不情愿独立,因为毕竟要活生生地生活在这个现实里,不能生活在别处。但是,在理想里,法院还是向往独立的,毕竟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尊严而体面地生活着,很多在法院的工作人员心理还是有一个法治的梦想和司法独立的腾图。

过上一种应该改有的生活,是每个人的理想,也是法院作为一个组织的理想。当然,我自己今年都四十八岁了,估计是等不到那一天了,只能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像你们,还是应当继续努力的。
(今天也就说到这里吧,希望引起大家的有益的讨论,不要带情绪,不要骂人,冷静、心平气和地讨论。毕竟我们都希望祖国越来越美好,希望法治越来越完善。)

牛奶PK豆浆

最近,喝豆浆渐渐成为风潮,但拥护者通常只集中在女性当中,成为与养颜美容和预防骨质疏松相关的一种行为。有很多人问我:男人能喝豆浆吗?听说男人适合喝牛奶,女人才适合喝豆浆,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看看,所谓女人适合喝豆浆,主要是什么道理。其实,这无非是因为大豆中的异黄酮类物质。它们具有弱雌激素的活性,对于更年期妇女来说,可以部分弥补雌激素水平下降带来的种种问题,如皮肤弹性减弱、骨钙流失加快、心跳潮红情绪烦躁等。

由于植物雌激素的生物活性只有雌激素的千分之一,对于年轻的女性来说,一杯豆浆不足以引起雌激素水平的明显变化。对于年轻男性来说,雄激素含量甚高,一杯豆浆中的植物雌激素也不可能逆转激素平衡,影响男性性征,或影响男童正常发育。反之,由于植物雌激素摄入量高的时候,对于雄激素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因此雄激素水平很高的年轻男子喝些豆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青春痘之类激素不平衡引起的问题。

我国食用大豆的传统极为悠久。据周朝文献记载,古老的五谷之一便包括了大豆(菽),位列稻麦之前。可见,当时大豆在膳食当中如何地重要,食用量远比现在要高。然而,那时候的男性是如何的勇武健壮,慷慨激昂?我们从历史故事中,以及兵马俑的形象中,想必能够想像得到。古人说大豆“健脾益气,补气养血”,两千多年来,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记载:因为吃大豆,男人发育不良雌性化。

实际上,适当吃些大豆,对于男性是有益无害的。2007年10月发表于《营养学杂志》(Journal of Nutrition)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摄入大豆蛋白可以降低男性前列腺的雄激素受体表达量,这与豆浆和豆制品有利于预防男性前列腺癌的多项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有学者认为,西方男性的大腹便便是因为喝了过多的啤酒,而啤酒花中含有植物雌激素,会抑制雄激素的作用而引起肥胖。然而,这种说法没有考虑到一个重要的事实,那便是欧洲人饮啤酒的习惯早在900年前便已经形成。在卫生条件很差的中世纪时代,欧洲某些地区甚至以啤酒代水,而那时人们肥胖率却很低——显然,总能量摄入和体力活动量,对于男人的“啤酒肚”来说,是比食物中那点植物雌激素更重要的因素。

反之,牛奶摄入量过多时,有促进前列腺癌发生的危险。调查发现,牛奶摄入量与前列腺癌发生风险有正向关联。这并不是说喝牛奶会致癌,而是说过多的牛奶(如相当于每日3杯的量)有可能加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正如吃肉过多会促进多种癌症的发生一样。同时,也有研究发现,牛奶脂肪中所含的共轭亚油酸在体外实验中能抑制多种癌细胞,可能对于预防乳腺癌有一定的益处。

如此,我们是不是应当反过来说,男人喝豆浆有益,女人喝牛奶有益呢?也不能这样说。首先,男人和女人都有不同的体质,一个男人喝豆浆有益,不等于所有男人都有同样的好作用。更要紧的是,食物的数量对其健康效应影响极大。牛奶一杯有益营养平衡,不等于3杯同样有益营养平衡;豆浆一杯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豆浆 4杯可能也会带来副作用——有医生发现,不少肾结石患者都有大量饮用豆浆的历史。

毒理学的基本原理是:剂量决定毒性。药食同源,每一种食物也有最佳的数量。一种食物超出了它的合理数量,便可能妨碍营养平衡,甚至带来健康隐患。肉如此,奶如此,菜如此,豆浆也如此。

我国营养学会在最新版膳食指南中已经明确了大豆的合理数量——每天30-50克。如此,按1斤豆10斤水的比例,2杯豆浆,或1杯豆浆加小半块豆腐而已。在这个数量下,豆浆不会让中国男人雌性化,也不会降低他们的生育能力。

(食物是比较安全的,药物是要严格对证的,而保健品的性质介于食物和药物之间。假如吃提纯浓缩的大豆异黄酮,或者大豆蛋白粉,则应咨询医生或营养师,避免服用不当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比如女性乳腺癌癌前病变者应十分慎重。)
相关资料来源:

1 Hamilton-Reeves JM et al. Isoflavone-Rich Soy Protein Isolate Suppresses Androgen Receptor Expression without Altering Estrogen Receptor-ß Expression or Serum Hormonal Profiles in Men at High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Journal of Nutrition. 2007. 137: 1769-1775

2 Hamilton-Reeves JM et al. Soy Protein Isolate Increases Urinary Estrogens and the Ratio of 2:16 -Hydroxyestrone in Men at High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Journal of Nutrition. 2007 137: 2258-2263.

3 Nagata Y et al. Dietary Isoflavones May Protect against Prostate Cancer in Japanese Men. Journal of Nutrition. 2007 137: 1974-1979

4 Kelley NS et al.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Isomers and Cancer. Journal of Nutrition. 137:2599-2607

2008/08/27

Why Twitter?

Original Sources: 网谈
要说最近 Blogger 们最为关注的是什么,有不少人会回答你:Twitter。Twitter 的意思可以参看 dict.CN 的注解,要套用中国本地的俗话来说,无非也就是"唧唧歪歪"了。

没有复杂的功能设定,没有花哨的界面,每个信息条目都设为 140 个字符以下的限制,链接都会自动使用 TinyURL 缩短减肥,不支持贴图,没有内嵌媒体功能,侧栏也就是简单的自我介绍和好友列表,与站内好友的对话还需要输入一定的字符格式……如此简单而纯粹的服务性网 站,说它是社会化网络 ---- 没错,说它是迷你 BSP ---- 亦可。相对于国内花哨的 BSP、SNS,Twitter 实在过于"单纯"了。

所以很多人都免不了想问一句:reason why

即便在日常使用 Twitter 的朋友也有同样的疑问或者困惑,比如那个神奇的布欧虹的回答就是:"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会有不同的风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应该就是这个道理了。"换用一句 Mod 版的英文谚语来说更精辟一些:"互联网给了我无限延伸的空间,我用它来寻找随性的乐趣。"

唧唧歪歪的乐趣与体验,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交际和交流的另一种延伸,当在一个可以破除地理限制的平台中产生这么一个简单的基础应用的时候,千变万化的玩法 就成了超过唧唧歪歪之外的感性因素。说实话,Twitter 本身并不具备高技术的含量,但是很明显的一点,当把一种习以为常的技术应用,与生活中人的要素结合起来的时候,效果会有极大的不同。

虹只是在玩乐中去体验,一个人的视角很有限,所以很希望日常一直在 Twitter 遇见的活跃朋友们能够一起参与这个讨论,或者可以在自己的 Blog 上谈谈对于 Twitter 的看法与体验,这样子是最好的。当然我也没有采用点名的形式,虹个人并不喜欢强求的方式。或者,你也可以发邮件给虹,无论那种方式,都是每个普遍用户最真 实的想法,虹会在《Why Twitter?》后续的文章里提及这些不同的想法和看法,并且针对这些做进一步的讨论。

或许你会觉得很无聊,不过往往生活的乐趣就在于平淡中会有意外的收获。

接着上一次的话题,继续说 Twitter。前不久有一个朋友 myymi 曾写过一个话题:《显私时代 Brand yourself!》,谈到了人们在互联网中展示自己的一些私人信息。用简单的老话来说,就是 Show。不过在 FRJJ、妖妃、小胖、师洋、木木等等一种千奇百秀的潮流之下,秀这个字眼似乎越来越向贬义靠拢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从 telnet 到后来的 Web 论坛,最先人们"秀"的是文采、技术,当时网易社区等等比较红火的论坛中,最多也是最受关注的内容其实还是各类原创文学作品,短篇、散文、小诗等等,不拘 一格。另一个则是技术方面的,由于整个互联网在国内都处于启蒙状态,所以任何一点未知的信息被揭开懵懂的面纱都是很令人关注的。

当时无论是在论坛讨论交流,还是 IM 的窃窃私语,多多少少都透漏着一种传统的含蓄,当时认识的不少网友都比较关注一些具内涵的东西。不过在新世纪,也就两三年间,这一个重心还是被打破了。相 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介入普遍用户,原本的内秀已经无法满足日益趋向于潜阅读、快餐文化的网民们,外秀的直观与直接,加上某些"特立独行"的元素, 使得外秀很快的让内秀形相见拙。

于 是,Blog 的出现很好的中和两者,因为没有内容上的客观限制,并且加入了"亲民"的生活化,时间纵轴的连贯性,可以让一个虚拟的 ID 成为一个丰满鲜活的角色 ---- 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虹个人很明确地认为:Show 不仅仅是肤浅的自恋和炒作,或者其他极为无聊的心态,而是为了一种逐渐丰满网络 ID 的良性展示。有些人很不喜欢实名制,觉得是侵犯隐私,另一些人更是喜欢躲在屏幕后面的"安全感"。真实生活与 Web-Lifes 的日益贴近,已经渐渐让这一层绝对的隔膜变得模糊而模棱两可。

虹接触 Blog 这种个人媒体的乘载,从 02 年开始已经快 5 个年头了,除去一部分有明确主题的媒体化 Blog,大部分的 Blog 仍然偏向于个人网络日志的范畴。由此产生出一些问题,比如生活的琐事等等,并不能形成一个固定频率的内容线,而且很多除了流水账与情绪之外,并不是人人都 可以用文学的调料来润色这一些内容,并且保持一定时间内的更新频率。Twitter 三言两语式的格局,往往让人有一种愿意随意写写的动力 ----

生活中想到什么,看见什么,遇见什么,做了什么,随时都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手机、即时通讯软件进行发布。

只要你愿意,什么都可以作为内容信息进行分享,絮叨一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这里,还想到了一些题外话。虹有一友,名副其实的月光族,前几年刚开 始工作的时候,五号发工资,十号的时候就基本囊中如洗了。后来没多久他跳槽到了美国的一家企业,是采用的周薪发放制,虽然每周的薪水比不上一月一发的金 额,而且他一样是每周 3、4 天就花完了所有的收入,但是他"饿肚子"的时间明显减少了。相对的,会有一些同样的道理可以衍生出来。如果 Blog 文章每篇的字数颇多,那该名 Blogger 更新的频率往往就相应的不是很高了。反而是每篇有扼要的内容,采用了比较洗炼的话语来表述,却可以更多的产生文章数量。---- 这并非绝对的在比较是少文多字好还是多文少字好,要絮叨生活的话,一天一篇日记,经常会绞尽脑汁地去总结当天的生活,有没有什么特别一些的经历和事情,从 早晨醒来到晚上睡觉……诸如此类的,实在不如随遇而记,来的更为方便。

同时,发布频率的提高,也是让你有更全面的展示,更多地被人了解,你这个 ID 所乘载的角色也会越加丰满。---- 这都是根据你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如果你根本只是每天看看新闻,找找有趣的信息,并不想在网络里获得更多的交流,或者没必要借助网络拓展一些空间的话,当然 是没必要对 Twitter 感兴趣的,甚至于对于 Web-Lifes 也不会感兴趣。

简单、方便、随意、无负担、更具连贯性,造就了 Twitter 的基本构成,生活的絮叨并不需要过于润色的文笔,真实而简练的描述,也易 于他人的阅读。但是,还是有人在 Skypecast 中重复问及了,我们为什么要在网络里絮叨自己的生活?除了为了获得交流,与好友分享生活之外,到底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okey,虹不想把文章写得太长, 免得读者阅读起来太累,下一篇虹会说一下自己使用 Twitter 的一些原因,以及觉得通过 Twitter 获得的效率和方便。

很多人觉得自秀是一种很无聊的事情,更多的人接触 Twitter 之后,都觉得不知道派什么用处,还有人只是觉得无聊之余才会去随便涂鸦。上一篇里面,虹在最后说过,会谈一下自己为何会比较热衷于使用 Twitter。

自秀是一种说法,更像是描述一种行为,你可以谈论你自己今天是不是在街上看见了帅哥美女,也可以仅仅是摘录一些所看的网络文章,或者感情上有什么困惑和感 想,抑或是工作中受到了老板的不公待遇,甚至是你内裤的颜色 ---- 只要你是觉得你内裤的颜色比较有讨论价值的话(开玩笑,:) )。Twitter 本身具备的社会化网络元素,却是可以让应用变得丰富的主要因素

诸如行程安排等等一类的事情,可能会有虹的朋友会问及,有些是在行程中有关联的人,有些纯粹是八卦一下,还有一些是所及地的朋友,可以提前知道、安排聚一 下。如果一个一个打来电话询问,或者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其他形式,逐一答复,恐怕得烦死了。记得虹以前的那个 MSN,有一次不小心冒上了线,在一分钟之内就弹出了 90 多个对话窗口,其中不少除了问候之外,还有事情找虹的 ---- 不过很不幸,即便是扣肉二的 Macbook Pro 也无法避免卡机的遭遇。Twitter 的其中一个好处在于,当你就某事、某些安排、某些想法跟别人在 Twitter 交流的时候,另一些或许与此事有关的人也可以看见,不必重复告知了。 唔, 这里打住一下,肯定会有人说,To-do List 或者在线日历也能分享自己的行程安排。对,完全正确,不过是有局限的,比如交互性,你势必需要其它一些配件来完成交互的功能。至于 Blog,在上一篇的时候已经说过,你可以让每一篇日志都变成一句话的 Logs,这是你的自由,不过评论和回复的系统并不是每一个都那么充满紧密的联系。就像是 CW 这里的评论系统,还经常嗝屁,实在颇有些无奈。

还有聊天室、Skypecast 之类的即时群体通讯模式,既然是即时的,在某一时刻所花费的专注会很多(看着如流水般的聊天纪录在不断飙升,如果是人数众多的聊天室,基本上谁都不知道谁 和谁在说话了),不如 Twitter 那么宽松。加上 Twitter 提供了多种更新方式,特别是手机的支持,让这一种随记、交流和互动变得更为普遍和自由。

像是前几天,虹在飚车之后,马上可以通过手机或者 UMPC 来发布几条当时的信息,非常的及时,把当时的心情和状况都能很完全的体现出来。而如果回到公寓,然后慢慢总结那一次的玩乐,不仅不能保证还会有心情,还会错过不少即时保留的情绪和气氛。

这还只是举了一些实际碰到的例子,任何的工具都是固定的,"死"的,人们如何去利用,才是关键。结合虹的使用体验与 Twitter 本身的功能特性,虹把自己主要的应用归纳了一下,供大家参考:

1. 闲扯,这个应用相当于回复频率比较宽松的聊天室,或者是一般论坛里的版聊形式,也是 Twitter 里面最为常见的;

2. 简易的即时通讯,这是上面一条的深入应用,在缺乏 IM 工具或者不方便使用的时候,Twitter 可以充当临时的 IM 工具,基于 Web 的应用没有操作系统和软件环境的限制,搭配手机发布支持以及其他第三方工具,会让交流和互动变得更为简单;

3. 简易 QnA,这个应用以前 Anne Zelenka 也提到过,可以算是"版聊"应用的分支;

4. 分享个人近况和动态,让好友、工作伙伴了解自己的行程、正在做的事情、状况,这一点是前几篇中提及的比较重要的一点,相关的想法、应用和理由可以参看这一系列的历史文章

5. 网络交际,虹以前觉得似乎没有 LinkedIn 或者 Wealink 那样具备专业性功能,但是由于其生活化与方便性,使得其内容数量上具备了一定优势,可以说是更能了解联系人的方方面面,充实的角色可是要比平面单纯的文字更加具说服力

6. 推广效应,目前 Twitter 已经拥有大量剧增的用户,其中还不乏中文用户,挑出一些自己 Blog 上的文章,即可获得不少的关注,当然了,如果是英文内容的话,基于目前 Twitter 英文用户的基数,可以获得更大的效果;

7. 网络摘录分享,虽然社会化书签已经成为不少网络用户日常必备的辅助工具,不过社会化书签本身受到的关注并不是很大,不少 Blogger 仅仅拿来做自己 Blog 的佩饰而已,比如每日的网摘、输出到侧边栏,专注于某个网络摘录的社会化书签的用户并不多,而且多半并不具备时效性 ---- 并不是及时地知道对方实时浏览的网站、网页。的确也是有不少基于同时在浏览某一网页的 Firefox 扩展,效果却并不好。Twitter 则把这一鸡肋的功能做得相当有粘性,与上一条给自己的 Blog 做推广的原理一致,同样可以在实时分享信息中,加入自己的阅读信息;

8. 趋势研究参考与信息价值,Twitter 本身也是属于一个新事物,虽然技术和概念都并不是属于超前的那种,但是多种自由的运用让他们忽然就站在了时下 Web-Lifes 的最前面,所以这里会是一个大量信息的聚集地,有一个效率化收集、过滤信息的方式的话,就可以很容易获得趋势研究的参考资料以及有价值的信息。

当绝不仅仅只有这一些应用,比如厌倦 Blogging 的朋友,可以把 Twitter 作为一个集中性的索引平台,把相片分享服务、视频等等通过链接形式输出到 Twitter,就能获得更多的交流机会,以及被关注的几率,当然是看你怎么玩了。

已经说过一些使用的驱动力与简单应用,这一次讲讲让 Twitter 使用变得方便的一些工具。一款出色的应用,特别是 Web 2.0 时代兴起的网络服务,都有起码有这么一个特点 ---- 大量的第三方工具,不管是为了用户们的方便,还是想借热门大站获取相应的口碑,以及大量热心用户参与开发与贡献创意。

Firefox 具有这样快的进步,很大意义上是得益于种类繁多的扩展以及大量参与 beta 测试的用户;Netvibes 在很早之前就被指没有盈利模式的情形下,依然能完成二度融资,并且成为在线桌面 / 个性化首页这一市场中的佼佼者,不能不说和参与相关页面组件开发的用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再看看 Web 2.0 时代最大的热门 MySpace,其本身是相当简单,甚至是简陋的,但是一旦成名之后,愿意和他们搭上关系的第三方网站与应用,多不胜数,从某种意义上来 说,MySpace 与 Blog 一样是推动 Widget 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所以,无论是给 Twitter 用户带来使用中的方便与乐趣,还是借着 Twitter 奇迹般的崛起想一起沾点光,围绕着 Twitter 的周边开发仍然是相当热火的,所以虹在这里把到目前为止的 Twitter 相关应用与工具罗列一下:

- Twitteroo:最早出现的,在 Windows 平台上的 Twitter 客户端,非常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的版本,都不知道中文环境的操作系统;

- triQQr:另一款 Windows 下的 Twitter 客户端,虽然可以运行于中文环境,但是 UI 非常简陋,信息显示也不能支持中文(支持中文 Windows 等于白搭);

- Google Talk:嗬嗬,为什么会把这一款 IM 也列入 Twitter 的第三方工具集里?理由很简单,Twitter 支持 IM 更新方式,但是 AIM 一直不能使用,Mac 和 Jabber 用户又少,LiveJournal 干脆是国内用户无法访问的, 所以 Google Talk 的方便易用就成了最主要的 IM 更新一族的选择了。当然了,功能还是有局限的,仅能做一些 Friends Timeline 的信息获取和更新工作,没有其他的衍生功能了,如果原本还不使用 Google Talk 的话,基本上就是无用了;

- TwitBox:最新一款 Windows 客户端,采用了 Twitteroo 内核编译,通过搭配快捷键,能基本实现大量实用功能,包括网页摘录、更新条目等等,唯一的缺陷是同步信息刷新的时候,会很占资源;

- Tweet :这个比较好玩,是把 Firefox 的搜索栏改造成 Twitter 发布栏,功能只有一个,发布更新信息而已;

- Twitterbar:这是 \Firefox 的一个扩展,可以快捷把正在浏览的网页地址发送到 Twitter;

- Twitterrific:Iconfactory 是一个以设计见长的网站,所制 OSX 下使用的客户端 Twitterrific 也是相当精美的,功能也相当全面,到目前为止,其 2.0 测试版是所有平台下功能最完善、使用最稳定也是最美观的一个 Twitter 软件;

- Gtwitter:Linux 下的 Twitter 客户端;

- Twapper :WAP 版 Twitter 客户端,由 30Boxes 提供;

- AutoTwit:Twitter 自动发布工具;

- Twittermap:Twitter 与电子地图的 Mashup,可搜索用户名,然后根据用户登记的地理位置显示其资料;

- Twitter Search:同样是由上面的 Twittermap 提供的针对 Twitter 的文本搜索服务;

- Twittervision:还是由上面的 Twittermap 提供,可以实时在地图上显示最近的公众 Timeline 上的更新信息;

- Twitterholic:Twitter 热榜,可显示 Follower 数量前 100 名的用户;

- TwitThis:提供至于网页的快捷发送按钮,和同功能的 Bookmarklet,以及应用于 WordPress 的插件,提供每篇文章上的快捷添加按钮;

- Twadget:用于 Windows Vista 的 Gadget;

- Twitter Tools:WordPress 的插件,可以在自己的 WP Blog 上更新以及显示自己的 Twitter 留言;

- Twitterfeed:使用 OpenID 登录,然后输入自己需要自动输出文章地址的 Blog RSS,就可以跟随 Blog 的更新进行自动发布 Blog 文章链接到 Twitter,时间间格从每小时到一天不等;

- RSS2Twitter:功能与上面的 Twitterfeed 类似;

- Twitter module:Netvibes 上的应用页面组件;

- TwitterPost:简单、独立界面的 Twitter 应用工具;

- Twitter 官方 Widget:三种格式,不过对于中文字体支持不好,字体太小了;

- GeoTwitter:另一款与电子地图 Mashup 的工具,可标出自己目前的位置。

Google 侵犯隐私的“网络魔兽”

普通用户在使用谷歌的搜索引擎时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用户信息和搜索数据等记录会被谷歌保存长达18个月.

谷歌的触角已经无处不在,提供的服务包括博客、电邮、即时通讯、网上购物、社交网络.谷歌甚至进军医学界,在美国推出在线保健服务.

   美国一间规模很小影响却很大的组织数字民主中心的执行总裁杰夫?切斯特曾邀参观谷歌总部,他对所见到的一切都不感到突然,他说,“谷歌的作法让其他传统 的游说方式羞于出街,他们邀请政治家来到华盛顿总部,建议他们如何利用谷歌来赢得选举.谷歌俨然已经成为民主党的宠儿;而如果奥巴马当选,谷歌在华盛顿的 地位毫无疑问会得到加强.”

布尔斯汀则对此很不以为然,他说谷歌的对手们如微软、AT&T、Verizon在游说上的投 入更大,而且做的时间更长.他称切斯特的说法“滑稽而又一无是处.”坦率的切斯特则反唇相讥,称“谷歌一直十分伪善.他们总会给自己的行为抹上一层数字的 光环,他们应该敢于承认这些都不过是强大的市场手段,应该采取安全措施.谷歌声称他们是在提供信息,而实际上却在那儿收集信息及发布广告赚钱,这一点他们 就是不愿承认.”

这些关切并不仅仅发生在美国.英国文化特别委员会的主席约翰?韦廷戴尔就曾和谷歌有过几次交锋.最近他还 说,YouTube应该采取进一步措施阻止攻击性的内容出现.“毫无疑问,他们不是一般的强大,”他说,“很多人关注他们对互联网广告业的统治地位.当有 公司如此强势的时候,我们当然要对其多加注意.还有一个问题,基于行为习惯上的针对性广告需要收集更多的用户行为(进而牵扯到隐私安全的问题).”

2006 年,谷歌收购了YouTube,作为传统媒体世界的扰乱者,谷歌吸引了世人的关注.谷歌让网民自由地上传和观看视频短片,但电视和电影行业却对此感到惊慌 失措.去年3月,传媒巨头维亚康姆(Viacom)将谷歌和YouTube告上法庭,指控两公司“大规模蓄意侵犯版权”,并要求超过 10亿美元的损害赔 偿,引爆新旧媒体角力的议题.

布林和佩奇的目标是,把全世界的信息都组织起来,让全世界的人都能使用.如今,谷歌的触角已经无处 不在,提供的服务包括博客、电邮、即时通讯、网上购物、社交网络.为了对抗微软、进军办公领域,谷歌推出了文字处理程序、电子制表软件以及其他一些工具. 目前,谷歌正在构建移动电话的软件平台,这也许将挑战苹果的iPhone.今年7月,谷歌正式推出名为Knol的在线百科服务,向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发 起直接挑战.在美国,网民可以通过谷歌在线保健服务(Google Health)建立自己的健康档案.谷歌还提供语言翻译、语音识别和视频搜索等服务. 布林和佩奇甚至把目光投向太空,抛出2000万美元悬赏民间探月先锋.研制出无人驾驶月球登陆器并成功登月的私人企业可以获得这2000万美元的奖金.


巨量搜刮世界资讯 克格勃难望其项背


目 前,谷歌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隐私,谷歌一高层曾将此形容为“原子弹威胁”.谷歌信息收集功能的强大,前所未有.用户每次用谷歌来搜索,输入的内容、时间和 日期,IP地址以及计算机上唯一的Cookie ID(能够识别用户身份)都将被记录下来并保留18个月.如果你登陆了谷歌的任一个性化服务,比如在线支 付系统,该公司将会收集所有与你的登陆名相关的资料.谷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你的喜好,给你更好的搜索结果,然后把你列为相关广告的目标客户.

不 久前,谷歌宣布完成了对网络广告商DoubleClick(双击)的收购,再次给人们敲响了隐私安全的警钟.有人反对说,这样会造成该广告公司对互联网广 告的高度垄断,扩大了对用户个人资料的收集范围.欧盟委员会也曾经表示没有他们的同意,谷歌休想收购“双击”.可是谷歌公司强大的说客们游走于美国和欧 洲,极尽游说之能事,终于在今年3月,谷歌对外宣布已经完成对“双击”的收购.这是截至目前为止,谷歌历史上最大一笔收购,斥资31亿美元.有些政治家例 如民主党参议员赫伯?科尔等曾发出后知后觉的质疑:谷歌公司是不是成长地太快了?两周前,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还就谷歌及其他几家公司如何对互联网 用户的上网行为进行跟踪一事进行了听证.

在硅谷开企业的英国作家安德鲁?吉恩也对互联网空间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警告.“在短短的 十年间,Google搜罗到的个人信息比世界上所有政府收集的信息加在一起还要多.前东德安全部“斯塔西”以及前苏联克格勃与他们相比,简直就成了文盲老 太太.这个问题太举足轻重了,如果有着恶劣企图的人掌握了这些资料,一夜之间就能够变成不可一世的混世魔王.”

意识流?

什么叫意识流?
意识流是作家和批评家惯用的容易引起误解的术语之一。它之所以会引起误解是因为它听起来很具体而用起来却象“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一样变化无穷--甚至含糊不清。确切地说,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它是19世纪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是由一个一个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
 
 “意识流”的提法,最早出现在研究心理学的著作中,最先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来。他在1884年发表的《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股切不开、斩不断的“流水”。他说:“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着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者主观生活之流吧。”后来,他又在《心理学原理》(1890)一书的第九章中加以详尽的阐发。
  詹姆斯提出的“意识流”概念,强调了思维的不间断性,即没有“空白”,始终在“流动”;也强调其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因为意识是一种不受客观现实制约的纯主观的东西,它能使感觉中的现在与过去不可分割。这一概念及其内涵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文学家,并被他们借用、借鉴,从而进入文学领域,作用于作家的创作,从而导致“意识流”文学的产生。

  实际上,詹姆斯的心理学理论并非意识流文学产生的惟一诱因。与其他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因由相同,它也是在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在新的经济结构体系中,人对自我重新定位后被开掘出的—片文学新领地。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流行开来的西方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又为意识流文学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法国哲学家柏格森(1859~1941)非理性主义强调直觉是认识世界本体的唯一根据。他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冲动”,即“意识的绵延”。只有它才是宇宙运转的惟一动力,客观万物无非其外在表现形式而已。因此,靠理性分析永远不能把握世界的本质,只有依靠直觉才能获得实在的知识,才能认识世界和解决社会的一切问题。在他看来,潜意识应该成为文学的表现对象,作家必须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甚至潜意识领域中去,把握理性不能提供的东西;打破传统的时间观念,按照“心理时间”结构作品。另一位深刻影响现代主义文学、尤其是意识流文学的理论家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他对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充分肯定无疑为意识流文学创作思想张目。他的精神分析学说中关于潜意识和无意识的理论,意在反拨“人是理性动物”的传统观念。认为潜意识乃至无意识是人的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动机出自人的本能冲动;人6的本能冲动经常受到社会规范及理性良知的束缚,使人充满矛盾。柞家的创作活动就是冲破理性,发挥本能冲动的过程,借此释放受到扼制的本能(力比多)。

  意识流这一术语用于描述心理过程时显然是极其有用的,因为作为一个修辞用语它具有双重的比喻意义,就是说,"意识"这个词和"流"这个词都具有比喻的意义。这一思想为小说家运用意识流手法来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展示人物的意识活动来完成小说叙事提高了理论依据。小说中的意识流,是指小说叙事过程对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具体说来,也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西方现代小说史上,如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芙、福克纳,卡夫卡等,都以成功地运用意识流而闻名于世。
意识流文体的基本特征
  意识流文学的创作高峰期基本上集中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它是一种文学流派还是一种创作方法的问题,长期以来颇多争论。实际上,它难以算作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一方面因为被公认的意识流作家之间在创作上没有沟通,没有发表宣言阐述共同的宗旨,也未形成具体的组织;另一方面,意识流文学发展的时间较长,早在19世纪末,这种方法就在文学创作中得到运用,而整个而十世纪世界各国不同时期仍有意识流文学作品出现。这种情况是“文学流派”的概念难以涵盖的。

  尽管意识流作家在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普鲁斯特借助“本能的回忆”,向往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从潜意识中唤起从前的光明画面,留住幸福和快乐;乔伊斯则热衷于表现人的罪恶和兽性,描绘意识活动中充满黑暗和盲目的混乱画画;福克纳的意识流作品与美国南方社会的现存状况息息相关;而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则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和唯美主义倾向。但意识流作家们在创作中仍表现出一系列根本性的共同特征。

  首先,在表现对象方面,意识流文学脱离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现实生活,描写真切可信的典型人物形象的规范,完全面向自我,重在表现人的下意识、潜意识乃至无意识的内心世界。在意识流作家看来,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仅仅反映了外在的现实和表面的真实,而这个外部世界并不真实,真正的真实只存在于人的内心主观世界。因此,作家应把创作重心放在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描绘上,写出人内在的真实。从这一文学观念出发,意识流作家把创作视点由“外”转向“内”,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不再是一种描写方法,不再附着于小说情节之上成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手段,而是作为具有独立意义的表现对象出现在作品中。意识活动几乎成为作品的全部内容,而情节则极度淡化,退隐在小说语言的帷幕后面。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四个部分——班吉的部分、昆丁的部分、杰生的部分及迪尔西的部分均由不同人物的纷繁复杂、理性与非理性相混的意识流动构成小说的基本内容。

  因为意识流文学重在表现人的意识领域,所以作家的叙事角度与传统文学相比也发生改变,意识流小说的叙述焦点已由外部描写彻底转向内心活动的呈现,即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的直接呈现。按照法国叙述学家日奈特《叙事话语》中沿袭韦勒克和沃伦创用的“叙述聚焦”一词划分出的“零聚焦”、“内聚焦”与“外聚焦” 等几大类来看,意识流文学多选择“内聚焦”的叙述角度。内聚焦的意思是叙述者与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小说所展示的仅仅是某个人物或某些人物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全然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叙述者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的“零聚焦”方式。采用内聚焦的叙述者必须跟着人物走,小说世界的广阔与否全凭人物槐视觉来定。人物视点消失,所叙事物的有序性也应中断。例如,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第二章“昆丁的部分”中,就以昆丁叙述突然中断来表明他的自杀身亡。

  其次,意识流文学不按照客观现实时空顺序或事件发展过程结构作品,而根据意识活动的逻辑、按照意识的流程安排小说的段落篇幅的先后次序,从而使小说的内容与形式相交融。人物意识渗透于作品的各个画面中;起到了内在关联作品结构的作用。

  人的意识是复杂的,理性与非理性意识共存。其中有明确、完整的意识,也有朦胧、片段的意识;有言语层的意识,还有尚未形成语言的、即言语前阶层的意识,等等。这些意识混杂在一起,交替出现,故而从中很难找出逻辑性轨迹。而时间颠倒、空间重叠也就成为意识世界常有的情形。意识流文学企图如实展现人的意识流动,这就使作品的内容无法按照正常的时空顺序一一展开,而是根据有别于“空间时间”的“心理时间”(柏格森语)表现意识的流程。福克纳说:“我可以像上帝一样,把这些人调来调去,不受空间的限制,也不受时间的限制。我抛开时间的限制,随意调度书中的人物,结果非常成功,至少在我看来效果极好。”

  这种“随意调度”的本领得自于意识本身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喧哗与骚动》中班吉和昆丁的意识不断跳跃,不存在现在、过去和来来的界限,书中内容在时间上颠倒混乱,作者对此不作解释,也不交待,只以变换字体或改换称谓来提醒读者。如小说第一章《1928年4月7日》“即班吉的部分”的一段:

  我们顺着栅栏,走到花园的栅栏旁,我们的影子落在栅栏上,在栅栏上,我的影子比勒斯特的高。我们来到缺口那儿,从那里钻了过去。

  “等一等。”勒斯特说。‘你又挂在钉子上了。你就不能好好的钻过去不让衣服挂在钉子上吗。”

  凯蒂把我的衣服从钉子上解下来,我们钻了过去。凯蒂说,毛莱舅舅关照了,不要让任何人看见我们,咱们还是猫着腰吧。猫腰呀,班吉。像这样,懂吗。我们猫下了腰,穿过花园,花儿括着我们,沙沙直响。地绷绷硬。我们又从栅栏上翻过去,几口猪在那儿嗅着闻着,发出了哼哼声。凯蒂说,我猜它们准是在伤心,因为它们的一个伙伴今儿个给宰了。地绷绷硬,是给翻掘过的,有一大块一天块疙瘩。

  把手插在兜里,凯蒂说。不然会冻坏了。快过圣诞节了。你不想让你的乎冻坏吧,,是吗。

  “外面太冷了。”威尔许说。“你不要出去了吧。”

  (威尔许是康普生家的黑小厮,迪尔西的大儿子。前后有三个黑小厮服侍过班吉。1905年前是威尔许,1905年以后是迪尔西的小儿子T•P•威尔许,“当前”即1928年则是迪尔西的外孙勒斯特。福克纳在小说中用不同的黑小厮来标明不同的时序。)

  由于作家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条理和顺序,重新组建时空秩序,如实地呈现了小说人物在感观、刺激、记忆和联想等作用下出现的那种紊乱的、多层次的立体感受和意识的动态,所以读者能始终体验作品人物所经历的那个时刻——心理时间。乔伊斯《尤利西斯》最后一章描写女主人公莫莉睡意艨胧的情态,其意识自由漂浮,模糊不清,最后完全消失。整段不使用标点符号,不断句,显示出意识流动的不间断性.
意识流小说中使用最多的技法
1、直接内心独白 直接内心独白是这样一种独白,在描写这样的独白时既无作者介入其中,也无假设的听众,它可以将意识直接展示给读者,而无需作者作为中介来向读者说这说那,也就是说,作者连同他的那"他说"、"他想"之类的引导性词句和他的那些解释性论述都从书页中消失了或近于消失了。

2、间接内心独白 间接内心独白则以一位无所不知的作者在其间展示着一些未及于言表的素材,好像它们是直接从人物的意识中流出来的一样;作者则通过评论和描述来为读者阅读独白提供向导。

3、无所不知的描写和戏剧性独白 无所不知的描写是有一位无所不知的作家介入描写人物的精神内容和意识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传统的叙事和描写方法对这种意识进行描述。戏剧式独白直接从人物到读者,无须作者介入其间,但却有一批假想的听众。它所表现的意识深度是有限的,也不象内心独白那样毫无保留。
意识流代表作家
·埃杜阿·杜雅尔丹(1861~1949)

  19世纪末,法国作家埃杜阿•杜雅尔丹发表了小说《被砍倒的月桂树》。该作因始终运用“内心独白”艺术手法,被后人视为意识流文学的先声。进入20世纪后,意识流文学家们将意识流创作方法加以完备化并使之走向成熟。至20年代前后,意识流文学进入兴盛时期。

·马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
  意识流文学的奠基者是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其代表作七卷本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实践了作者“主观真实论”的艺术观,是“单纯型”意识流文学的范本。这部作品为意识流文学打下了发展的基础。

·维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
  英国著名小说家、批评家维吉尼亚•伍尔芙也是一位著名的意识流作家和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她在对一些意识流小说家的创作进行总结、借鉴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了意识流文学的表现手法,并对它进行理论阐发。1919年,伍尔芙发表了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作品通过一个妇女看到墙上一个模糊不清的斑点而引起无限联想的意识流动过程,揭示人内在世界的丰富和易于变化。《达罗卫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是伍尔芙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前者表现的是达罗卫夫人在家庭晚会上重见旧日恋人彼德并得知附近一患精神病的男子自杀后二人意识的跳跃纷呈;后者大量运用象征主义手法,表达的是作者对超越了功名恩怨的彼岸世界的向往盘,呈现给读者的是人物的深层意识。

  伍尔芙小说不注重表现事件、人物之间的关系,而把创作重心放在对人物思想感情流程的再现上,讲究环境和景物描写的印象效果。她的文笔富于音乐性,并运用音乐上的“曲式学”结构作品,给读者以美感。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是意识流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他出身于都柏林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出生后家境渐衰。他很早就立志献身文学事业,力图通过创作实理其纯客观表现人内在真实的美学理想。1902年,乔伊斯赴巴黎学医,其后一生不定时居住于欧洲多国,倾心于文学创作。

  乔伊斯的作品始终未离开都柏林人和他们的生活。早期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由15个有共同主题的短篇小说组成,描写都柏林中下层市民形色各异的生活,现实主义倾向鲜明。《一个艺术家青年时代的写照》(1916)是乔伊斯思想艺术发展的转折点。作品中大量使用内心独白、时空交错、自由联想等意识流文学常用的表现手法,揭示主人公从幼年到青年时代的内心世界。作者的笔触已伸向主人公的潜意识领域。晚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为芬尼根守灵》(1939)充满寓言色彩,通篇采用梦呓语言,表现人类历史中死亡与复活这一循环往复的中心主题,语言晦涩、新词迭生,艰深难懂。

  长篇小说《尤利西斯》(1922) 历时8年完成,是乔伊斯的代表作,也是意识流文学的扛鼎之作。它“套用”荷马史诗《奥德修记》的框架,分为3章18部,在人物设计与情节安排上也与之相呼应。但作者却把古希腊英雄尤利西斯(即奥德修)海上10年漂泊的神话,变成了现代普通人布卢姆一天内在都柏林街头游荡的故事,以此暗示英雄时代的结束和当代普通人的命运悲剧。《尤利西斯》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迥然不同。它全方位运用意识流的表现手段,通过人物潜意识的流动,表现了现代西方人严重的精神危机。因此,小说被西方评论界奉为意识流的百科全书。作品投有传统小说中故事性极强的情节,只是以布卢姆和斯蒂芬从1904年6月16日早上8点到次日凌晨 2点这18小时内在都柏林的生活和内心活动为主要内容,把他们过去的经历和精神生活纳入其意识无秩序的流动中分别表现出来。而布卢姆的妻子莫莉在小说中大部分是通过他人视觉显示出来的,直到篇尾才正面出现。作者以她躺在床上、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的长篇内心独白结束全作。他们的经历不能构成完整有序的情节线索,事件的发生与时间的发展也无任何序列关联,却成为人物意识流动的一个又一个外在引源,带出人物绵延不断的薏识之流,而这种意识活动完全不同于传统小说中有逻辑、有条理、在理牲支配下的心理描写,而是不受时空限制、不受逻辑制约、具有极大跳跃性、随意性和不连贯性的人的意识的本原状态的展示。

  作品的核心人物只有3个,他们身上显示出多层次的复杂矛盾的性格。某报馆的广告业务承揽人利奥波尔德•布卢姆庸碌、卑微,却不乏忠厚、善良;他的妻子、稍有小名气的莫莉耽于肉欲,但内心也渴望真情;私立中学历史教师斯蒂芬•代达勒斯精神空虚,却不肯放弃幻想。通过他们,乔伊斯逼真描绘出西方现代都市中人的真实形象,他们身上不再闪耀古代英雄的光彩,精神不再崇高,但仍固守着人性的精神家园。作者向人们展现了一幅现代人灵魂全景图。与其他意识流作家的叙事方法比较,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采用“交错式”意识流的写法,即各人所想与其他人不相干,虽然有时出现重叠,却是偶然造成,因为人物不需要共同面对同一件事。这种叙事方法,使小说内容更加分散,加之作品中“内心独白”的大量运用,“自由联想”的跨越性与随意性极大,故而给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造成困难。

·威廉·福克纳(1897~1962)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是意识流文学的又一杰出代表。福克纳出生于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一个贵族庄园主世家。1926年在舍伍德•安德森的指导和帮助下发表第一部小说《士兵的报酬》。1929年其过渡性作品《萨托利斯》间世,开启了作者终生为之奋斗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先河。福克纳选取“约克纳帕塔法”这个虚构小镇上不同家族作为描写对象,用他们的故事构成一部部小说,表现出美国南方社会近一个半世纪间的兴衰变迁和各阶层人物的荣辱浮沉。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包括15部长篇和大量中短篇,其中重要作品如《我弥留之际》(1930)以多角度叙述方法和大量采用意识流手法创造了“关于人类忍受能力的一个原始的寓言”(迈克尔•米尔盖特语);《八月之光》(1932)在三条平等发展的线索中重点描述了一个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孤独者裘•克里斯默斯挣扎与毁灭的故事;《押沙龙,押沙龙!》(1936)通过几个人的叙述与分析来表现庄园主托马斯•萨德本的盛衰史。该作具有史诗结构和浓郁的悲剧气氛。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1929)。

  《喧哗与骚动》的故事背景是杰弗逊镇。它描写和表现了一个曾经显赫、如今已走向没落的家族——康普生家族后代的生活及精神世界。全书分四部分,分别截取康普生一家生活中的四个日子作标题,各部分又分别从白痴班吉、他的哥哥昆丁和杰生的意识流动以及作者本人的叙述角度讲述同一个故事,故事的中心点为康普生的女儿凯蒂的命运。南方世家大族的后代康普生和夫人精神颓丧,生活空虚,对孩子没有温暖、也没有爱。女儿凯蒂热情奔放,与家庭难融。长大后不慎失身于一纨绔子弟,后因此导致婚姻悲剧,遭到遗弃,沦为妓女。凯蒂的弟弟班吉生来白痴,对姐蛆充满依恋之情;凯蒂的哥哥昆丁对妹妹怀有乱伦的感情。觊蒂的失贞与出走,均对他们造成极大的精神打击:班吉失去精神的惟一依靠,昆丁从小建立起的南方传统价值观遭到毁灭性打击,最终选择自杀之路。兄妹中只有杰生与时代节奏合拍,自私自利,卑鄙无耻,对姐姐觊蒂嫉恨有加,寻找机会敲诈落难的姐姐和她的私生女。在这个环境中,只有黑女仆迪尔西头脑清醒,能理性地判断是非;作者站在她的立场上审视各个人物,同时通过她也反映出劳动者忍辱负重、善良的品性。

  福克纳采用“复合式”意识流的表现手法,通过不同性格、不同遭际、不同品质的人物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的意识流动来叙述同一个故事的始末,造成了一种意识复合流动的效果。其中虽有部分重复,却毫无雷同之感,原因在于作者描写的重心不在凯蒂母女堕落的故事本身,而是该事件在不同人的内心产生的影响及其导致的心灵变化。故事化为三个人物意识流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把读者引入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小说未按时序展开叙述,需要读者在阅读中参与创造,把事件的全过程拼装完整,这说明表面颠倒混乱的时序下发生的故事有着内在的秩序。作品的叙述角度是由内向外的,叙述者头脑思绪的不断变化成为作品内容延展的主线。文中跳跃变幻的思绪不用清晰的文字作交待,而是采用诸如变换字体、口气、称谓等手段,需要读者细心辨别。

·乔伊斯·卡洛尔·欧茨(1938~ )

  乔伊斯•卡洛尔•欧茨,美国当代享有盛名的女作家,意识流小说在美国的又一代表人物。欧茨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北部布法罗市郊洛克波特的工人家庭里。中学毕业后,她得到一笔奖金,进入锡拉丘兹大学学习文学,后又进入威斯康星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在加拿大、美国等大学任教。

  欧茨的文学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60年代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童年》、《战粟的陨落》(1964)、《人间乐园》(1967)等作品,基本是现实主义方法为主的。从70年代开始,欧茨逐步把较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注重心理描写,注重对潜意识的挖掘。有人说她后来是“心理现实主义”的作家,但大都把她归入意识流小说的范畴。70年代以来,她创作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任你摆布》(1973)、《刺客》(1975)、《查尔德伍德》(1976);短篇小说集《爱的轮回》(1970)、《婚姻与失节》(1972)、《女神及其他女人》(1974)、《饿鬼集》(1974)、《诱奸及其他故事》(1975)、《有毒的吻及其他》(1975)、《通过国境线》(1976)、《黑暗的一面》(1977)等。197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任你摆布》具有明显的现代派色彩。此后,她进一步接受乔伊斯、福克纳和弗洛伊德的影响,以图探索一条新的小说创作道路。她1974年出版的《女神及其他女人》中有一个短篇小说,题为《关于鲍比•T案件》,可谓她在这方面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一个19岁的黑人青年无故受到挑衅后进行自卫,结果被捕入狱的故事。小伙子在牢房里关了19年。等他出狱时;已变成了一个胆小怕事的小老头。作者认为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美国社会的“集体无意识”,即认为个人的一部分潜意识思维是由种族、民族、家庭、时代、历史等因素决定的。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思想深深地埋藏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支配着人们的行动,直接造成黑人青年悲剧的小姑娘弗兰西丝等人并不是有意去挑衅,而是因为他们受到渗透在无意识里的种族歧视观念的支配,因而不自觉地给黑人青年带来了一生的悲痛。小说明显的模仿乔伊斯、福克纳等人的意识流手法。在时空观念上也接受了柏格森的学说的影响,但又没有照抄照搬,而且有所创新。
意识流小说代表作
1.《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

  是公认的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摘抄如下:
  我们把不可知给了名字,因而名字为我们提供了不可知的形象,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一个实体,迫使我们把名字和实体统一起来,甚至我们可以动身去某个城市寻找一个为该城市所不能容纳、但我们不再有权剥夺其名称的灵魂。在这样一个时代,名字不仅象寓意画那样使城市和河流有了个性,不仅使物质世界五光十色,绚丽多姿,而且使人类社会呈现出光怪陆离的画面:每一个城堡、公馆或宫殿,都有它们的女主人或仙女,正如森林有森林神,水域有水神一样。有时候,仙女深深地隐藏在她的名字后面,受到我们想象力的滋养,随着我们想象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尽管多少年来,德·盖尔芒特夫人于我不过是一张幻灯片上或一块彩绘玻璃窗上的图像,但当完全不一样的梦幻用急流溅射的泡沫把它弄湿了时,它也就开始失去光泽。

2.《墙上的斑点》(弗吉尼亚·伍尔芙)

  全文就是围绕主人公在家看到自己的墙上的一个小黑点,引发了她对那个小黑点有关的她能想到的一切思绪。这些思绪杂乱,没有传统小说的故事情节,高潮部分等等。只是主人公的一些想法和意识而已。最后发现那黑点其实是蜗牛
意识流动画
目前拥有的意识流动画,大多还是实验性质的动画。由于内容比较晦涩,受喜爱的程度较低。

1.《EVA / 新世纪福音战士》

由庵野秀明监督指导的这部动画,是运用意识流的动画里最最经典杰出的一部了。其也是与其他意识流类动画所截然相反的受欢迎。以至于时隔那么多年之后,《EVA》又迎来了新剧场版。其实把它归类为意识流动画,也并不完全妥帖,但其动画里所运用的大量意识流手法,还是让笔者把其放入意识流之列。由于其的巨大声名,笔者在这里就不再多加介绍赘述了。

2.《魂狩 / Soul Taker》

由新房昭之所监督的这部动画,因了其运用大量的意识流手法,在当时是颇受争议实验性动画。它是与《EVA》一样新意识,可其的影响程度和《EVA》比较起来,可真是天上地下。引用某位人士的评论说:[魂狩]从单个静止画面的着色构图出发,连贯成动画,营造出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虽然超过剧情的要求,不过在一部动画片里看到不同于CG技术的视觉效果,反而有如观赏后现代艺术画,也算是酷上一把。

3.《柯赛特的肖像》

这部动画同样由新房昭之监督,是一部充满歌特风的意识流动画。故事讲述的是在“香兰堂”古董店打工的美术院学生仓桥永莉迷恋上“受诅咒的器皿”里的少女柯赛特与其发生的事情。个人感觉这部三集的OVA动画,相较《魂狩》来讲,应该更受欢迎,虽然其整部动画多是阴暗的场景和压抑的画面,但其流畅的意识流转换,再加上歌特的华丽,使得整部动画恐怖却有一种美感。

4.《Lain / 玲音》

由中村隆太郎监督,小中千昭脚本,安倍吉俊台本的《Lain》也是实验性质的意识流动画,颇为经典。故事主要讲述了虚拟的网络世界。动画讲述岩仓玲音—— 一个网络里的“神,生存于网上,有控制网络的能力,并且是“武士”(网络最高组织)的一份子。她编织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虚拟网络现实世界(但自己到后来才知道,之前一直以为自己是普通人),来接触和了解人类的思想。一个在电子技术和网络发达的时代的网络少女玲音在“现实世界”的遭遇。在虚拟的现实世界中,玲音是一个电脑技术员的女儿,一个普通女中学生。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手提电话的使用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的需要,为了与更多人的接触,AI电脑进入了玲音的世界。由于不断地沉迷,使得玲音对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很少理会,慢慢地,玲音成为了网络世界的名人…… 真正的故事从她接到一个神秘硬件展开,接着就发现被人跟踪,为了弄明真相,与神秘组织接触…… 世界已经变成不属于自己的世界,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玲音的存在。体会到被舍弃的玲音,认识到现实终归是现实,虚拟终归是虚拟,最后终于退出了……

5.《毕加索与公牛》

1988年由中国导演金石摄制的实验短片。影片用动画形式描写毕加索绘制公牛的过程。毕加索是20世纪的艺术大师,1973年去世,他的名字已成为现代艺术的同义语。一次,毕加索画一头公牛,他画的第一幅公牛十分写实,结构严谨而逼真。但他并不满足,又相继画了十次。从第一幅到第十一幅,形体逐渐概括,线条逐步简练,到最后一幅只剩下寥寥几根线条,当观众看到最后一稿时,无法想像画家化去了多少心血,看上去似乎着笔不多,但那些简单的线条,却精炼地表现了公牛的形与神。毕加索是立体主义的开山鼻祖,他常常用另一种眼睛观察事物,他画同一个题材,可以画一百次而每次从不重复。别人认为终点的地方,他却作为起点。西班牙诗人拉斐尔说:毕加索使世界大吃一惊,他把世界翻了个身,并赋予它新的眼睛。

6.《猫汤》

由佐藤竜雄监督的这部动画,私自认为并不能完全称为意识流动画,但还是提出来仅供参考意。这是一部仅仅34分钟,根据日本连载漫画 "Nekojiru Udon" 改编的动画电影。片中无任何剧情对白,具显超现实主义。本片讲述猫姊弟原本受妈妈所托到街市买豆腐, 但他们却辗转踏上为姊姊寻找另一半灵魂的旅程。

7.《灰羽联盟》

原著是安倍吉俊。有人说这是一部意识流动画,但私自认为,这只能算一部非主流动画。但这也是一部令人值得思考,需要用心领会的动画,所以依然列出来仅供参考。
意识流设计
意识流不仅作为一种写作流派而存在,在视觉设计发达的今天,更有诸多设计领域的意识流风格作品出现。

意识流设计的本质是意识流写作手法的视觉应用,主题较为隐晦,表现手法相对抽象。

意识流设计的实践者如贵州意识流设计顾问等。

2008/08/26

评论:谁比微软更害怕“番茄花园”?

新闻来源:鞭牛士 作者: 一家之言

盗版使得获得最好的软件代价几乎为零,于是在这个畸形的市场机制下,人人电脑里都装满了最好的软件,简单的图形处理也用上了Adobe最新的Photoshop CS3,于是“赢家通吃”,那些功能稍差的软件,本可以利用底价占有一席之地,但在0元的最好软件面前,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盗版,顾名思义,就是未经许可偷盗版权的产品。虽然限于国情,大家几乎都在使用盗版软件,不过谁心里都明白,这玩意儿不够光明,用起来多少有点儿名不 正言不顺的味道。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反其道而行之,大肆鼓吹“盗版有理”的,也不乏其人,其中不少还颇有几分名望,例如以那本《起来,挑战微软霸权》扬 名天下的方兴东先生,以及不少所谓“同情人民疾苦”,或者打着各种后现代旗号,反抗各种不公正和压迫的斗士。在他们看来,不管用什么手段,只要能够打击处 于“霸权”地位的微软,就是“反垄断”。因此,使用盗版软件,尤其是现阶段在中国用盗版,是一件理直气壮的事情——因为盗版是“打破(微软,或者还包括一 切处于 “霸权”地位的软件厂商)垄断的利器”。往小了说,这是破除市场中的垄断,往大了说还联系到国家、民族大义云云。可惜,凡是懂一点经济学的人,稍加分析就 能知道所谓“盗版能打破垄断”之类的言论纯粹是胡扯。 我们知道,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中,任何行为、任何选择都是要付出成本,因而也要考虑成本的。这里的成本是广义的成本,而并不是狭义的货币成本,当然,这 一点毋需多言。在现实中,不考虑成本的选择恐怕是极其罕见的(即使有“不考虑成本”的行为,多半也是因为“考虑成本”这种行为的成本太高所致),我们常说 “三思而后行”,“物有所值”,“不买贵的,只选对的”,就是这个道理。 接下面来看这个问题:“给”你一辆汽车,你会要奔驰还是要夏利呢?我想大多数人不假思索就会选择前者。但是,如果问题变成让你付钱“买”一辆车,你是否还会干净利落地选择奔驰车呢?恐怕大多数人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为什么看似相同的问题,却有不一样的答案?关键就在于,第一个问题暗含的信息是选择奔驰和夏利具有相同的成本——都是“给”,结果无疑是收益最大的选 择。而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则必须考虑价格因素——两个选项固然收益悬殊,成本也迥然不同,这时候大家自然要掂量掂量再做决定了。 回到软件的问题,盗版软件的一个特点就在于,它缺乏正常市场所具有的价格机制。也就是说,盗版市场完全没有价格差别,场也谈不上什么“定价策略 ”,因为它几乎能够以完全相同的、而且还是极其低廉的成本提供任何软件产品——无论是精简版还是豪华版,也无论是过时的版本还是最新的版本,获得的成本几 乎是一样低廉的。既然不需要考虑成本的差别,这时候用户的选择自然是最新、最好、功能最全最多的软件,这就相当于上文所举的例子中,人们面对第一个问题的 选择。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不少朋友连做个最基本的图片缩放都要用最新版本的Photoshop。追求版本最新、功能最全的软件,似乎成为大多数用户的习 惯了。可是这样一来,软件市场上的“夏利”、“富康”就面临被“斩尽杀绝”的命运,而它们本来可以依靠合理的价格策略占领一部分市场的——试想,如果软件 的价格不是千差万别,你会为了一个并不需要,或者并不那么迫切需要的功能多花几百上千元购买更新更全的版本么——可是因为盗版软件的存在,所有的软件都直 接面对着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可以说,因为盗版消除了定价差异,所有的软件从开始就是在不公正的环境下较量,盗版市场奉行的是赤裸裸的“赢家通吃”的法则, 只有最强最优秀最新版的产品能够“生存”下来(当然,这些软件的开发商也没有获得利益,只不过大公司承担盗版损失的能力更强一些而已)。如此一来,不但最 优秀软件的开发商没有获得回报,独辟蹊径,慢慢成长之类的道路也已经被盗版生生扼杀,盗版已经成了 “垄断”的帮凶,帮助“垄断者”攻城拔寨、横扫天下,又谈何“打破垄断”、“维护竞争”呢?进一步说,在助长“垄断地位”的同时,垄断厂商却没有获得相应 的利益,利益都被盗版者攫走了。“盗版有理”论者希望造就的,难道就是这样一个弱者被剥夺成长机会,强者被剥夺现实利益的畸形市场? 也恰恰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发现,对盗版叫苦连天的,并非是微软之类的“垄断者”,因为他们有国外市场的保障,承担盗版损失的能力比较强;相反更多的是 金山等等并非处于“垄断”地位,却有一定实力的软件公司,道理很简单:本来也许WPS比Office有差距,但价格优势明摆着呢,现在可好,硬生生把 WPS拉上Office的擂台,轻量级选手和重量级选手同台竞技,不输才怪呢——本来就没有这样比的么!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上个世纪那场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学大论战中,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掌门人米塞斯教授一再强调价格的重要性,他斩钉截铁地指出,脱离了价格的市场必定是畸形的市场。今天以盗版的问题观之,诚哉斯言!

2008/08/23

男人在电脑里藏A片的方法

  每个男人的电脑里都会有一个文件夹是专门用来存放美女图片、视频之类的内容,你不相信吗?或许,是你没找到吧!男人们当然会在别人面 前正人君子一般的说:“我不看这些东西”,其实,他们会把这些文件放得很隐蔽哦!千万别以为他们会直接在D盘下建一个叫“色情”的文件夹哦!

  白羊座色GG隐藏法:瞒天过海

  白羊座喜欢直接,巴不得直接放桌面上,讨厌躲躲藏藏的。白羊座相信“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因此,他们会在桌面上弄个新建文件夹,直接放里面,一般人都不会在意。

  隐藏位置:C:\Documents and Settings\桌面新建文件夹

  技术含量:★

  安全指数:★★

  狮子座色GG隐藏法:虚张声势

  狮子座其实挺会唬人的,他会放烟雾弹来做障眼法,让你点都不敢点。

  隐藏位置:C:\系统病毒危险木马不可修复

  技术含量:★★

  安全指数:★★★★

  射手座色GG隐藏法:笑里藏刀

  射手座天性爱玩,他会把东西藏得路径很深,但是却很有意思,但有时候这样反而更激起别人的好奇心哦!好在射手座生性乐观,被发现了也没什么大碍。

  隐藏位置:E:\英语四六级\国外电影\丛林冒险\你不是真的想看吧\别点了什么也没有\文件夹是空的\小心堕落\别再进了\你丫还进\再进先 去洗手\然后脱掉裤子\接着准备手纸\downloding........\开始放纵吧\(千万别以为射手座每次都真的有耐心点完那么长的文件夹哦,他 们往往新建的时候觉得好玩,到最后嫌累,干脆直接把最后一个文件夹发送快捷方式到桌面了)

  技术含量:★★

  安全指数:★★

  双子座色GG隐藏法:偷梁换柱

  双子座机灵过人,知道一味的隐藏并非最佳办法,不如起个让别人一看就兴致索然的名字,鼠标永远都没兴致去碰的地方,那才是最安全的,差不多就是所谓的调包啦!

  隐藏位置:C:\国产影片\央视版\笑傲江湖\第13幕

  技术含量:★

  安全指数:★★★

  天秤座色GG隐藏法:找替死鬼

  天秤座GG绝对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最怕出了什么乱子,大家闹得不愉快,如果自己把那些“精彩”图片放在电脑里,总是有可能被发现的,那就大大有损形象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的。

  隐藏位置:E:\张三的文件\电影\A(这样一来,被发现了也是别人的)

  技术含量:★

  安全指数:★★

  水瓶座色GG隐藏法:分享快乐

  水瓶座是很重分享的,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快乐,那跟不快乐有什么区别?所以,他一般不会花心思去隐藏A片,大张旗鼓的放在个明显的位置才是真本色!不过,要是有家长的监控下,水瓶座绝对会用技术来解决问题!

  隐藏位置:E:\一起学习吧(无长辈监视)

  在机器上装个虚拟机vmware,在vmware里面装个linux,然后把A片放到这个系统里面去……(有长辈监视)

  技术含量:★★★★★

  安全指数:★★★★★

  金牛座色GG隐藏法:坚持到底

  金牛座的毅力绝对惊人,他会用挖坑法,新建无数个文件夹,点到你没耐性再点下去为止,嘿嘿,自然难以被发现,不过,每个文件夹里都要放诸多其他文件在里面哦,不然目标就太明显了。

  隐藏位置:E:\1\2\3\4\5\6\7\8\9\0\10\11\12\13\14\15\16\17\18\19\......\9999999999\片子

  技术含量:★★

  安全指数:★★★

  处女座色GG隐藏法:张冠李戴

  心思细密的处女座会把文件放在系统文件的下面,这还不行,还要把后缀名统统改掉,不能有.wma、.rm等格式的存在,全部改成.dll,这样看起来更像系统文件哦!

  隐藏位置:C:\WINDOWS\system\***.dll

  技术含量:★★★

  安全指数:★★★★

  魔羯座色GG隐藏法:寓教于乐

  魔羯座很多东西都跟学业事业分不开,这些“精彩”画面当然也要放在一本正经的文件夹下哦!比如什么学习啦、动画制作教程啦、地道战演习啦、甚至我的奋斗啦、射门锦集啦之类的。真可谓是别具色心!

  隐藏位置:E:\学习资料\物理学\活塞运动

  技术含量:★★

  安全指数:★★★★

  巨蟹座色GG隐藏法:金蝉脱壳

  严重需要安全感的巨蟹座GG在没有完全的把握的情况下,把A片放在电脑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一定是不放心的,最保险的办法就是把片子刻成光碟,在光碟上再加密,然后把光盘藏在衣柜最底层,加锁。

  隐藏位置:G:\刻录……光盘……衣柜/保险箱等

  技术含量:★★

  安全指数:★★★★  

  天蝎座色GG隐藏法:无中生有

  爱走极端又对隐私要求高的天蝎座,藏东西总是自有一套哦!他们往往会单独开一个硬盘,里面是空的,然后把“精彩”图片视频什么的拷进去,再彻底删除,要看的时候,用磁盘抢救工具救回来,看完再删!真是神不知鬼不觉啊!

  隐藏位置:F:\

  技术含量:★★★★

  安全指数:★★★★★

  双鱼座色GG隐藏法:火星语言

  双鱼座总是认为自己的记忆力超好,而且还特浪漫,这虽然不假,但是双鱼座迷迷糊糊的时候也很多哦!可是,在设置文件夹的时候,双鱼座总爱乱发挥,最怕到最后自己都找不到是真的!

  隐藏位置:C:\WINDOWS\system32\Microsoft\Protect\see\User\gh \Catmeet\Com\net\fire\IME\mp\usmt\wbem\ttww\xircom\inter\Macromed \windows\youright\missyou\激情燃烧的岁月

  技术含量:★★

  安全指数:★★★★

2008/08/20

宅男?

提示:本条目的主题不是御宅族。

宅男是2000年代台湾因特网文化兴盛后产生的一个特定用语,相似的有宅女等用语。此语源可能来自于“御宅族”,但已被社会各界广阔滥用。
混乱的定义
一般相信,“宅男”最初的定义即从御宅族的连用法而来。御宅族的定义为单指热衷于次文化的人,但现在被误用为热衷动画、漫画或电脑游戏(软宅男)及电脑硬件、电脑进阶技巧(硬宅男)的人。“宅男”的原意就是男性御宅族,女性则称“宅女”。但是随着人们使用,“宅”这个字的定义,已经被人直接联想到中文字“宅 = 家”的用法,因此现在大部份的人使用宅男或宅女这个字眼,一般而言是指不善与人相处,或是整天待在家生活圈只有自己,使用上大多还是为贬意。

在使用方面,“自嘲”以及“用在他人”的定义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在自称,“我是一个宅男”或是“我真是宅”的时候,代表的意义通常是“我足不出户 ”或是“我看电视玩电脑一整天”等。但是如果是用在他人身上,如“醒醒吧!宅男。”“你这个阿宅”等的时候,其意义就是只会幻想、嘴炮或是在家里不出门与他人交际、不注重个人卫生等负面意义。也就是说,在一般人的心里,宅男这个字可能更贴近于家里蹲(也就是隐蔽青年)。但是仍然有不少人认为“宅男 = 御宅族”所以对这些使用方式错误的人进行反驳,反而更加深了对宅男这个字的误解。而一般人对御宅族亦往往存有偏见和误解。

从一个角度来看,“宅男”一词是由媒体误导,大众又缺乏观念所导致的积非成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可以说“宅男”是因应台湾文化的不同,而从“御宅族” 转变而来的衍生词。至少以现行情况来看,在谈话时使用宅男一词会比使用御宅族更容易达成共识。除一般大众之外,在ACG界活动的网友普遍坚持“御宅族”的原意,以期保留此词出自于日本的正统性。
在台湾宅男(女)一词的流行
在台湾的宅男一词与日本所认知的御宅族已经有所差异。而追溯台湾宅男一词的流行在于2005年8月时开始,台湾批踢踢实业坊的版面(如Hate、JapanDrama)流行看《电车男》的日本短剧,由于内容是一个不修边幅的日本御宅族与高挑美女邂逅的故事,届时台湾批踢踢网友开始喜欢在Hate板上戏称,自己在家里不出门很宅,或是那些整天上网的人根本是宅男,从这段时间开始便是“宅男”一词开始在台湾大肆流行。

开始一段时间曾有人批评台湾人认知的宅男与日本的御宅族有差异,引发不少网络笔战。但到最后台湾的“御宅族”、“宅男”一词已经和日本有所差异了,而由于台湾网络多数暴力现象,只要是那些在家里常不出门、爱打线上游戏、或是没女朋友、穿着不修边幅、讲话迟钝,不需要从御宅族原意去衍生,就会被自动归类为宅男。

而于2007年开始,宅男不只出现在次文化的网络世界,许多媒体新闻也开始使用宅男一词,例如2007年7月7日的新闻 就是写道“23岁宅男上网到中风”,其实仔细看新闻内容,不过是一名研究生必须经常使用电脑,导致病变而已。
刻板印象
在台湾对于宅男、宅女的刻版印象

(1) 头发散乱或是很油亮
(2) 衣着简单、不修边幅
(3) 喜好玩电玩及观赏动漫 (有时候特指十八禁或是萌系,女性则是BL作品)
(4) 讲话与人不着边际或不注重人际关系
(5) 有收集动漫商品的嗜好
(6) 有聆听动漫相关音乐的偏好
(7) 整天窝在家内不出门
(8) 常用网络环境代替现实中的交友行为

在台湾,御宅族和原指的热衷于次文化意思相差很远,有人认为和大传媒体刻意炒作话题、新闻有关。而这些说法皆没有相关的证明,因此被视为歧视。
现象
(1) 目前在台湾,御宅族一词是歧视性用语,而ACG界普遍坚持御宅族的原意。

(2) 在批踢踢的个人版专站批兔有人开设醒宅版,在短短时间冲上热门网站。

(3) 中天综合台全民大闷锅在2007年7月19日节目中以“大学录取率高,毕业失业率也高,一堆宅男懒毙了,我们下一代该怎么办”作为主题,主持人并说出“腐女就是指腐败的女人,没有前途的啊”和“宅男已经连线起来拉,快去找工作好不好”等错误性的报道丑化御宅族与腐女。

(4) 综艺节目跟活动推出改造宅男之类的活动,部分网友认为这类节目之目的只是要一个符合他们形象的标志来突显他们的价值,例如把宅男变型男来反衬宅男的不堪等,多持负面观点。但这类节目通常并非真正了解宅男或御宅族。

(5) 吴宗宪主持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节目,把御宅族当作不正常的族群看待,节目上数度有套话、侮辱的行为,引发部分网友不满。

(6) 新闻上曾以“女生怨:交大男‘很宅’”为标题,对交大学生有诸多不必要的话题制造,造成许多网友不满。

(7) I'm vlog网络视频征稿比赛在首页广告栏曾引发出“醒醒吧~阿宅。”歧视性用语,更出现动漫迷在要求尊重前,有先做到自重吗?赤裸裸表明岐视的开放辩论议题。

(8) 部分人认为,这些就显示出了现代人对于御宅族(宅男)与其他较与其他人不同的族群的歧视与批判,不但污辱了其他人的喜好,也显现出现代人对于其他族群的包容性不足。

2008/08/12

Google让我们变得更愚蠢吗

传 播学大师马歇尔·麦克卢汉指出,“所有媒体都会对我们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它们无所不在,改变着政治、经济、美学、心理、道德、社会……所有的一切都会 变 化.传媒即按摩.(麦克卢汉曾提出传媒即信息(message)的经典理论.但他同时也给出传媒即按摩(massage)理论,指出媒体的精神按摩 作 用.)信息和按摩虽一字之差,却不是纯粹的文字游戏.只有了解了媒体作为环境的影响,才能理解由此引发的社会和文化变革.”

麦克卢汉虽然没有亲历互联网革命,但他早已预见这场变革将给人类带来的深刻变革.他曾引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字母的发明给人们带来忘性,因为这不会花费他们的记忆;人们转而信任外在的字母,而不再动用自己的记忆和思考.”

“不再像从前一样思考了”


“Google 让我们变傻了吗?”这是著名科技作家尼可拉斯·卡尔抛出的疑问.因为他正为一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而不安:“我不再像从前一样思考了,尤其是在阅读的时 候.从前,全身心地融入一本书或长篇文章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现在已不是这样了.我才看完一两页,注意力就无法再集中,而是愈发焦躁,总要找些别的事去 做.我不得不努力地让自己回到书本,这使得阅读成为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和周围的大部分人一样,卡 尔已经习惯于互联网的世界———上网搜索、浏览、也在网上发表作品,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于作家卡尔而言,互联网是再好不过的助手,只要输入几个字母,就能 找到他所需要的准确信息,而不用花大把的时间在图书馆检索.即使在不上网的时候,卡尔也习惯在网上看新闻,浏览博客,或者只是从一个链接跳到另一个链接.
今天的互联网俨然已成为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它不仅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外在变化,也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我们.

“跳跃式”阅读替代细嚼慢咽


麦 克卢汉在上世纪60年代指出,“媒体不仅只是被动的提供信息渠道,而是在传输资源的同时改变思考的模式”.前所未有的互联网变革更是如此:对于习惯了纸张 和书本的人们而言,高速网络让人无法集中注意力,难以深度思考.大脑处理网络信息的方式正如网络本身一样———是对信息流的高速传输,而非细嚼慢咽.

卡 尔就此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过去人们习惯在文字的海洋潜水,现在则在奔腾的信息海洋上冲浪!这样的变化显然不止发生在卡尔一个人身上.网络写手斯科特· 卡尔普也在博客中提到,曾经酷爱读书的自己完全放弃了阅读印刷作品.“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为什么如此倚赖网络,这难道只是因为方便,还是我的思考方式已经 变化了.”

密歇根医学院教授布鲁斯·弗里德曼也在博客上写道,互联网如何改变了他的思维习惯.“现在我已几乎完全丧失了阅读稍长些 文章的能力,不管是在网上,还是在纸上.”弗里德曼告诉卡尔,他的思维呈现出一种“片断式”特性,这反映了他上网快速浏览多方短文的习惯.“我再也读不了 《战争与和平》了.我失去了这个能力.即便是一篇超过了三四段的博文,也难以吸收.我就只扫一眼.”弗里德曼说.
人们在互联网上 形成的特殊阅读习惯正在得到验证.伦敦大学的学者最近公布了一个有关网络阅读习惯的研究结果.在这个为期5年的项目中,研究者提取了两个学术网站的电脑日 志.它们分别由英国图书馆和英国教育协会运作,提供电子期刊、电子书及其他文字信息的在线阅读,一直拥有大批网上读者.

通 过对电脑日志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两个网站的访客都喜欢“匆匆掠过”,总是从一篇文章“跳跃”到另一篇浏览,而且几乎不会看已经访问过的文章.他们打开 一篇文章后,通常读上一两页,然后就转到了别的网站.有时他们会把长篇文章保存下来,但没有证据显示他们会回头再读.
研究者在报告中结论称:很明显,用户不是在以传统方式进行在线阅读;相反,一种新的方式正在出现:网民们在标题、内容页和摘要间进行着平行式“海量浏览”,为的是很快得到结果.也可以说,人们上网正是为了避开传统意义上的阅读.

网络让注意力愈发分散


卡尔和一些学者认为,互联网的迅捷和内容丰富带来的一大副产品是扰乱注意力,让人无法专注于某个事物.心理学研究人员指出,没有人能同时写邮件和打电话,因为大脑无法如此迅速地转移注意力,而长期的“一心二意”导致的后果可能和吸烟一样危险.
科技作家麦琪·杰克逊在新作《正在到来的黑暗时代》中警告说,当我们的注意力愈发分散,沉溺于走马观花式的认知,我们可能沦为介于人和机器之间的半成品.

互 联网兴起之初,人们总谈论网络给教育带来的变革———过去父母们需要在图书馆苦苦搜寻才能得到的信息,他们的孩子只需轻点一两下鼠标就能得到.但现实并非 这样简单,研究显示,青少年访问的网站中,90%都是社交类网站,相比起在网络的知识海洋里畅游,年轻人更喜欢沉溺于网络的社交群落.在《最愚蠢的一代: 数码时代如何让美国人变得更蠢》一书中,埃默里大学教授马克·鲍尔雷描绘了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无法保持足够的注意力来读完一本书,甚至无法用心领 会一首诗的含义.

在信息时代成长的年轻人所拥有的网友数量让他们的父母难以置信,这样的交往方式也更让人担忧.研究人员曾对一 位24岁青年的电邮通讯进行了5年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这位年轻人的网上联系对象超过一千万人,但多数的联系都陷于肤浅的交流,因为在互联网上缺乏现实 世界中交往的深度和复杂.

如果你在社交网站Facebook或MySpace注册,不出几个小时,就能“朋友遍天 下 ”.但是这很难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互联网的友情能像闪电般诞生,也能同样快地终结.杰克逊由此担心,网络可能危及年轻人在真实社会的社交 ———他们可能习惯于随心所欲的喜欢或憎恨某个人,由此抛弃现实社会中真实友情所依赖的考验和坚持.

“效率”和“直接”至上影响阅读

由于网络承载的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今天的人们显然要比20、30年前读到更多的东西.但这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或许也代表着新的思维模式和自我认知.

“ 我们并非只由阅读的内容影响,”塔夫茨大学的心理学家玛雅妮·沃尔夫说:“我们也被阅读的方式所定义.”她也因此担心,将“效率”和“直接”至上的新阅读 风格可能会损害我们进行深度阅读的能力.几百年前的印刷术,让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成为寻常之事,也让人们能坐下来静心阅读,而今天人们上网阅读时,扮演的 角色只是“信息解码器”.人们在专注地深度阅读时所形成的那种理解文本的能力,以及丰富的精神联想力,都被我们抛弃了.

沃尔 夫解释说,阅读并非人类与生俱来的技巧,不像语言那样是人类基因的一部分.人们必须训练自己的大脑,让它将看到的字符翻译成可以理解的语言.而阅读所需的 媒体和技术则对大脑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实验证明,使用意表文字的人,如中国人,和使用字母的人在阅读时相比较,神经环路上有明显不同.这样的区别在大脑 各个部位都有出现,其中包括掌控核心认知功能的区域.因此,也可以这样推测,在线阅读和读书读报也会产生不同的神经环路.

2008/08/10

结婚七年

  我结婚7年多了,婚后第二年就有了可爱的儿子。我跟妻子很恩爱,结婚以来从没红过脸。我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妻子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是一位部门主管,虽然在外应酬很多,但我很理解她。我相信她的人品,更相信我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基础,从来都没想到我们的婚姻会出现问题。
  有一天,处理完公事,想想好久没与妻子一起在外面吃饭了,就到一家特色菜馆预订了座位,然后,开车去接她。到她单位后,我把车停在马路对面,坐在车里等她下班,想给她一个惊喜。就在这时,一辆奔驰轿车在我前面停了下来,不经意一瞟,突然发现我妻子从车上下来了,一名帅气的中年男人也走了出来。他仿佛有什么事要交代,在妻子耳边说着什么,说完还拍了拍妻子臀部。妻子嗔怒着打了他两下,那人笑着回到车里调过头开走了。妻子站在那里,目送着远去的车影转身进了单位。我当时心里一沉,划过一种不祥的感觉。
  接下来的日子我特别留意妻子的行踪,一有时间就开车到她单位,悄悄地溜到她办公室瞄上一眼再匆忙离去,并不去惊扰她。每每看到她伏案工作的样子,我感到可能是自己多心了,心里的石头也就慢慢地放了下来。
  有一天,又发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那天,由于晚上睡得太迟,早上我们俩都睡过了头。她洗漱好后连妆都没来得及化就匆忙下楼走了。就在我给儿子穿好衣服准备送他上学时,却听到“嗡嗡”的响声。低头一看,原来是妻子走得太匆忙,忘记拿手机了。我拿起一看却是一部新的三星手机。她什么时候又多了一部三星手机呢?她既然有两部手机,为什么不把另外一个号码告诉我呢?打开手机一看,所有的已接、已拨、未接来电全是与“田辛”在通话,猛然想到“田辛”的读音正好是“甜心”,脑子里的血“嗡”地一下就涌了上来。正在这时,我听到楼道里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连忙把手机放回原处,然后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拉着儿子准备下楼。我们刚走出门,妻子就慌慌张张上来说手机忘拿了。我说帮她去拿时,她神色慌乱地拉住了我:“不用,不用,你们快走吧,别让儿子迟到了。”直觉告诉我,她与“田辛”之间必定有什么秘密。
  那段时间,每天深夜等她睡着的时候,我都会悄悄地起床,打开手机查看她的通话。果不其然,他们每天都在联系,最多的时候一天打了15个电话,而且有次通话时间竟达两个多小时。我的猜测终于得到了证实。有一次,可能是她疏忽了,竟有一则短信忘了删除,我打开一看,血又一次涌了上来,“亲爱的,我越来越爱你了,真想把你含在嘴里吃掉……”。当我拿着手机气冲冲地走到卧室准备把她拉起来质问时,又忍住了。我是从事律师工作的,我知道仅凭这些通话记录和一则短信不能证明什么问题。我躺在床上冷静地想,可能是我以前工作太忙,疏忽了对她的关爱吧,我想凭她的人品,相信她对我们的感情是负责的,即便有些“小插曲”,我也要用最真挚的爱把她从沼泽中拉出来。
  看到妻子偷情的那一刻,我感到天崩地裂
  接下来,我每天只处理一些主要的案子,尽可能抽出更多时间陪她。一段时间下来,翻看他们通话记录时,发现他们依旧在频频联系,我感到非常失望。
  有一次无意间听同事说,有一种电脑软件,可以把两个手机号码烧号到一个号码,接电话和看短信都可以互通,我马上通过朋友私下购买到了这套设备。掌握好操作方法后,当天晚上便悄悄地把她的号码烧到了我的手机卡上。
  第二天下午4点多钟,我正在上班,手机忽然提示有短信发过来,我迅速打开一看:是那个“田辛”发来的,短信的内容很煽情,我气得肺都炸了。没过一会,妻子打来电话说她有个小姐妹过生日,晚上她就不回家吃饭了。我马上想到了她可能是跟“田辛”去约会,就立刻停下手中的活赶到她单位,一直候在门口。果然不出所料,下班时那辆奔驰准时开了过来,妻子神采奕奕地走出大门直接上了那辆车。我就一直悄悄地尾随在后面。他们来到一家宾馆前停了下来,远远看到那男的半搂半抱着我妻子走进了宾馆,还不时低下头在她耳边说着什么,逗得她撒着娇去拧那男人的脸……亲眼目睹这一刻,我感到天崩地裂,整个人的心也被剜了出来,我感到我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我马上到附近的五金店挑了把锋利的水果刀,准备和他们来个鱼死网破。就在这时,手机响了,是学校的老师打来的,她问我你儿子今天怎么没人接?我一下子冷静了,儿子还小,如果没有父母,谁来照顾他呢?我强忍着愤怒将车开往儿子学校。教室里只剩下儿子一个人,他看到我过来,一下扑到我怀里。路上,儿子站起来说,爸爸你的嘴里怎么流血了?说着为我擦拭嘴角的血液,我鼻子一酸,才知道自己不知道何时把嘴唇给咬破了。
  晚上,安顿好儿子后,我将一瓶老白干从柜子里翻出来喝了个光,我不会喝白酒,呛得眼泪直流,感到天旋地转,肚里翻江倒海的难受。我从沙发上翻到了地上,吐的身上地上全是,什么也不记得了。等我醒来时,已经躺在了床上,全身衣服都被换了下来。再一看表已经是深夜两点多了。妻子进来了,她给我倒了杯水又拿来醒酒药让我吃下。我说,有时间我们谈谈吧。我看到她身子抖了一下,但又马上掩饰着笑着说,都老夫老妻的了,还谈啥呀?然后又去收拾客厅了。趴在床上,我感到胃部一阵阵痉挛,无声的泪水又涌了上来。朋友们都羡慕我有个幸福的家庭,事业也是小有成就,可是此时此刻,我真想从18层楼顶,一头栽下去了断此生。
  作为男人不该活得这么窝囊,我要给他们上演一场悲剧
  一段时间里,我整天没精打采,工作效率很低。渐渐地我的头脑清醒了,与其活在痛苦之中,不如痛痛快快地做一了断。平时离婚的案子办理了很多,有这方面的经验。我决定离婚,但也绝不会让他们快活潇洒,我要给他们上演一场悲剧。
  我要把家庭财产全部转移,给她来个釜底抽薪。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后,一个周密的计划在我脑海中形成。首先,我给一个在远方开公司的朋友打了电话,告诉他我要做一笔生意,先暂时把钱转存到他公司户下,然后再从那抽出来转到我一个朋友的账户中。
  具体的方案考虑成熟后,我就开始行动。妻子是搞广告业务的,对经济和法律不是很了解。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对她说有一个同学在南方开了一家公司,效益很好,只是缺少资金,很希望我们也一起加入。没费多少周折,她就同意了,她很放心地把家底全都交给了我。我趁热打铁说把咱们的房子也抵出去多贷点资金,股份就占到了51%,这样等于我们掌握了公司的主动权。她说一切由你做主吧。当把前期工作办妥后,我感到心里空荡荡的,没有一点胜利喜悦。看着她那无忧无虑的样子,我真不知道当她得知真相后该如何面对。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边向她汇报入股后的公司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一边紧锣密鼓地做好了撤资的准备。看着她还被蒙在鼓里,我心里也很不好受。其实她是一位挺单纯的女人,对别人从不设防,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弱点,才会让别人对她有机可乘。我常常想,一个人的缺点和优点是没有绝对界限的,有时候一个人的优点也是一个人的缺点,而且优点一旦演变成缺点,那将是致命的。
  看到她对我毫无戒心,有好几次我都忍不住想对她和盘托出,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每到深夜,我常常会独自醒来。看着她蜷缩在身边,熟睡的样子,我真的不忍心就这样抛弃她。我心里涌上一个念头,算了吧,我不去揭穿她,多给她体贴、照顾,让她感到家的温暖,自个去了结,就当是一片云飘过。
  我想给她最后一次机会,她却再次伤了我的心
  那天是情人节,我特意买了鲜花和一条水晶项链,准备吃晚饭时送给她。我想再给她一次机会,如果她还在乎我,我们可以重新开始。下午我特意请了假,直接去接她。路上,那个被烧号的电话却响了,那男的说:“今天是情人节,你可不能迟到呀。”妻子说:“放心吧,我老公那么相信我,我等会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把他打发了。”接着她又抱怨道:“真是的,今天是情人节,老公却一点表示也没有。”那男的马上劝道:“别气了宝宝,待会见了面我把他欠你的全部补上,晚上我们好好疯狂一下……”我心中的怒火马上狂烧起来。
我把车子停在路边,拿起玫瑰狠狠地甩到了地上。我给自己打赌说,再给她最后一次机会,她若跟我一起走,我就跟她摊牌,只要她与他从此不再联系,我就原谅她。她若不肯,那我便与她一刀两断。
  到她单位后,我理了一下情绪。她看到我有些惊慌。我说要跟她一起共进晚餐时,她极力推说晚上有事走不开。我连续两次问她:真的有事吗?她说是的,但眼光始终不敢看我。我不甘心,又问她非得今天去吗?她毫不犹豫地点点头。那一刻,我气得真想转过身狠狠地给她一个大耳光子,但我还是忍住了。
  深夜12点多的时候,她回来了。当她的头朝我靠过来时,我一把将她的头推开了,她马上一脸的惊愕,然后泪花开始在眼眶里打转。说实话,结婚7年来,我从来没有对她说过一句重话,这还是我第一次这么对她。看着她流泪的样子,我的心又软了,又把她慢慢地揽了过来。妻子看到我给她买的项链后,激动得非要让我给她戴上,不住说:“对不起,我真的不该扫你的兴。”我说:“没关系,只要你开心就行了。”
  事到如此,我就必须加快步伐,实施我的计划了。次日,我只身去了南方。经过几天的忙碌,终于完成了我的计划,但却没有丝毫喜悦。夜晚独自一人走在沿江路上,远眺笼罩在夜幕下的滔滔江水,心中充满了惆怅与悲哀。
  我向她摊牌的那一刻,她才知道失去了什么
  再过两天就是儿子的生日了,我想等给儿子过完生日再向她摊牌。那天晚上8点钟,我回到家后,却发现他们母子都不在家。我拨通了她的手机,关机。我开车去了学校。老师说也不记得是谁接走了。我马上又拨通了她的那部手机,一开始没人接,我又接着打,终于她接了,电话那头传来粗重的出气声。她紧张地说自己只顾忙忘记接儿子了。我怒气冲冲地挂了电话,直接到派出所报了案。她后来又不停地打我电话,我一直没接,后来索性关了机。
  在民警的帮助下,在公交车站找到了儿子。当我带着儿子回到家里时,她正坐在沙发上发呆。安顿好儿子后,我们在客厅坐了下来。“你早就知道了,对吧?”她问,我点点头。她坐在那里看着我,眼泪一个劲地往下掉。她说,以前他只是她的一个客户,从没有深交。两年前任职部门主管后,刚好赶上改制,单位按赢利分红,作为主管的她有责任把部门经营得好一些。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是他拉了一些大客户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她很感激他,交往也就频繁了。最终在他的进攻下,一切都发生了。她说她每天都在自责中生活。她说,我知道错了,保证再也不会发生了,求你原谅我好么。我该说什么呢,我真的想号啕大哭,她难道不知道我的心天天在流血?她对我的致命伤害就用原谅两字轻轻带过?
  那天晚上,我们分居了。躺在沙发上,我脑子里不住地在想:她其实是一位特别贤惠的女人,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每天她总是把家收拾好,做我最爱吃的饭菜;每天早晨我总是穿着她洗净熨平的衣服走出家门;每天晚上她都会在我耳边喃喃细雨地为我洗去满身的疲惫……以后还会有谁再为我做这些呢。本以为我们的爱情会天荒地老,谁知道刚过7年就走向了灭亡。
  第二天早晨,当我把东西收拾好准备搬到单位去住时,她抱着我的腿哭着求我别离开她。那撕心裂肺的哭,令我心如刀割。但我还是强忍着把她拉开,她抱得很紧,哭得也更凶了。经过一番撕扯,她看我去意已决,也就松手倒在地上痛哭起来,我始终头也没回地离开了。
  搬到公司的第二天,那个男人来找我。见到他,我怒火中烧。他说:“我给你20万,你别跟她离了……”我怒吼道:“你有什么资格跟我谈条件!”拎起凳子就向他头上砸了过去,他闪了一下,凳子砸到了他肩上。几个同事冲上来拦住了我,他乘机灰溜溜的逃走了。
  几天后,我和妻子相约来到了离婚登记处。她在门口看到我,乞求我再给她一次机会。我说:“我已经给过你很多次机会了,可你在乎过吗?”她无语,泪水狂涌,双肩不住地颤抖。当轮到她在同意书上签字时,我看到她眼睛红红的,两只手不住的发抖,久久不肯落笔。
  出了办证大厅,我准备离去时,她叫住了我。哭着说:“毕竟我们夫妻一场7年,就让我再当一天你的妻子吧,因为我实在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呀……”对于这个小小的要求,我还能说什么呢。
  回到家,她做了一桌我最爱吃的饭菜。在烧最后一道菜时,她不小心切到了手,血流不止。我忙跑过去,习惯性地塞到嘴里为她吮吸,然后又找来创可贴为她包好。她始终注视着我,泪流满面。吃饭的时候,她喝了很多酒,说了很多话。她说:“结婚前你答应过我说陪我去看海、陪我去西藏、陪我去登山,可你一件也没兑现过,以后记住了,答应女人的事再忙也要履行,莫不可让她失望啊,还有,你的爱要大声说出来……”还没说完,就趴在桌子上大哭起来。我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
  她平时不会喝酒,一会的工夫,她就喝醉了,我把她安顿到了床上。儿子接回来安顿好后,我就倒在客厅沙发上睡着了。不知什么时候,我被儿子哭着叫醒,我马上推开卧室的门,看到地上的安眠药撒了一地,她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我立即抱起她往医院跑。
  她父母也赶过来了,在妻子的病床前,她母亲接受不了沉重的打击,立刻就晕倒在地上。她父亲,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干部,一下子给我跪了下来,说看在我们老脸的分上,原谅她吧。面对两位善良的老人,我的眼泪哗地流了下来。她是独生女,如果女儿离他们而去,他们怎么活下去?我是那么爱她,她也曾经那么爱我,当年她顶着父母与亲戚的阻力与我结合,而当时我只是一个穷打工仔。我怎么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家破人亡的惨剧。即使分开,也要给她一定的时间来承受。当天下午,我就把那笔钱转账到银行,重新把房子赎了回来。
  她出院后,由于吞食过多的安眠药,脑子里留下了后遗症,时常出现一些暂时性神经错乱。我怕她有什么闪失,从单位重新搬了回来。她父母不放心,直到看着我们又重新领取结婚证才依依离开。
  表面上我们又结合了,但却很少再交流。在她面前我始终开心不起来,整天一副冷冷的面孔。她也很少说话,做什么事总小心翼翼的,生怕在我面前再犯什么错误。有时看到她,我感到特别的陌生,甚至不敢相信她就是以前那个让我爱得死去活来的妻子。我也曾试着重新接纳她,但总是做不到,脑海中总是反复回放她偷情时的镜头,再看到她就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为此,我也找过心理医生,但心中始终走不出那团阴影。可能是爱得越深伤得越痛吧,我们之间就这样竖起了一道厚厚的玻璃,看得到对方的存在,却再也感受不到对方的温度。
  每天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我总会想起以前相亲相爱的细节,这一切都渐行渐远了,有时候我特别恨自己过于优柔寡断,才会在死亡的婚姻中苦苦挣扎。可当看见孩子跟她在一起,在她身上爬来爬去嬉闹着、那种无人可代替的情景,却怎么也鼓不起勇气再跟她说分手。面对这样的婚姻,我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