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Sources: 网谈要说最近 Blogger 们最为关注的是什么,有不少人会回答你:Twitter。Twitter 的意思可以参看 dict.CN 的注解,要套用中国本地的俗话来说,无非也就是"唧唧歪歪"了。
没有复杂的功能设定,没有花哨的界面,每个信息条目都设为 140 个字符以下的限制,链接都会自动使用 TinyURL 缩短减肥,不支持贴图,没有内嵌媒体功能,侧栏也就是简单的自我介绍和好友列表,与站内好友的对话还需要输入一定的字符格式……如此简单而纯粹的服务性网 站,说它是社会化网络 ---- 没错,说它是迷你 BSP ---- 亦可。相对于国内花哨的 BSP、SNS,Twitter 实在过于"单纯"了。
所以很多人都免不了想问一句:reason why?
即便在日常使用 Twitter 的朋友也有同样的疑问或者困惑,比如那个神奇的布欧,虹的回答就是:"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会有不同的风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应该就是这个道理了。"换用一句 Mod 版的英文谚语来说更精辟一些:"互联网给了我无限延伸的空间,我用它来寻找随性的乐趣。"
唧唧歪歪的乐趣与体验,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交际和交流的另一种延伸,当在一个可以破除地理限制的平台中产生这么一个简单的基础应用的时候,千变万化的玩法 就成了超过唧唧歪歪之外的感性因素。说实话,Twitter 本身并不具备高技术的含量,但是很明显的一点,当把一种习以为常的技术应用,与生活中人的要素结合起来的时候,效果会有极大的不同。
虹只是在玩乐中去体验,一个人的视角很有限,所以很希望日常一直在 Twitter 遇见的活跃朋友们能够一起参与这个讨论,或者可以在自己的 Blog 上谈谈对于 Twitter 的看法与体验,这样子是最好的。当然我也没有采用点名的形式,虹个人并不喜欢强求的方式。或者,你也可以发邮件给虹,无论那种方式,都是每个普遍用户最真 实的想法,虹会在《Why Twitter?》后续的文章里提及这些不同的想法和看法,并且针对这些做进一步的讨论。
或许你会觉得很无聊,不过往往生活的乐趣就在于平淡中会有意外的收获。
接着上一次的话题,继续说 Twitter。前不久有一个朋友 myymi 曾写过一个话题:《显私时代 Brand yourself!》,谈到了人们在互联网中展示自己的一些私人信息。用简单的老话来说,就是 Show。不过在 FRJJ、妖妃、小胖、师洋、木木等等一种千奇百秀的潮流之下,秀这个字眼似乎越来越向贬义靠拢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从 telnet 到后来的 Web 论坛,最先人们"秀"的是文采、技术,当时网易社区等等比较红火的论坛中,最多也是最受关注的内容其实还是各类原创文学作品,短篇、散文、小诗等等,不拘 一格。另一个则是技术方面的,由于整个互联网在国内都处于启蒙状态,所以任何一点未知的信息被揭开懵懂的面纱都是很令人关注的。
当时无论是在论坛讨论交流,还是 IM 的窃窃私语,多多少少都透漏着一种传统的含蓄,当时认识的不少网友都比较关注一些具内涵的东西。不过在新世纪,也就两三年间,这一个重心还是被打破了。相 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介入普遍用户,原本的内秀已经无法满足日益趋向于潜阅读、快餐文化的网民们,外秀的直观与直接,加上某些"特立独行"的元素, 使得外秀很快的让内秀形相见拙。
于 是,Blog 的出现很好的中和两者,因为没有内容上的客观限制,并且加入了"亲民"的生活化,时间纵轴的连贯性,可以让一个虚拟的 ID 成为一个丰满鲜活的角色 ---- 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虹个人很明确地认为:Show 不仅仅是肤浅的自恋和炒作,或者其他极为无聊的心态,而是为了一种逐渐丰满网络 ID 的良性展示。有些人很不喜欢实名制,觉得是侵犯隐私,另一些人更是喜欢躲在屏幕后面的"安全感"。真实生活与 Web-Lifes 的日益贴近,已经渐渐让这一层绝对的隔膜变得模糊而模棱两可。
虹接触 Blog 这种个人媒体的乘载,从 02 年开始已经快 5 个年头了,除去一部分有明确主题的媒体化 Blog,大部分的 Blog 仍然偏向于个人网络日志的范畴。由此产生出一些问题,比如生活的琐事等等,并不能形成一个固定频率的内容线,而且很多除了流水账与情绪之外,并不是人人都 可以用文学的调料来润色这一些内容,并且保持一定时间内的更新频率。Twitter 三言两语式的格局,往往让人有一种愿意随意写写的动力 ----
生活中想到什么,看见什么,遇见什么,做了什么,随时都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手机、即时通讯软件进行发布。
只要你愿意,什么都可以作为内容信息进行分享,絮叨一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这里,还想到了一些题外话。虹有一友,名副其实的月光族,前几年刚开 始工作的时候,五号发工资,十号的时候就基本囊中如洗了。后来没多久他跳槽到了美国的一家企业,是采用的周薪发放制,虽然每周的薪水比不上一月一发的金 额,而且他一样是每周 3、4 天就花完了所有的收入,但是他"饿肚子"的时间明显减少了。相对的,会有一些同样的道理可以衍生出来。如果 Blog 文章每篇的字数颇多,那该名 Blogger 更新的频率往往就相应的不是很高了。反而是每篇有扼要的内容,采用了比较洗炼的话语来表述,却可以更多的产生文章数量。---- 这并非绝对的在比较是少文多字好还是多文少字好,要絮叨生活的话,一天一篇日记,经常会绞尽脑汁地去总结当天的生活,有没有什么特别一些的经历和事情,从 早晨醒来到晚上睡觉……诸如此类的,实在不如随遇而记,来的更为方便。
同时,发布频率的提高,也是让你有更全面的展示,更多地被人了解,你这个 ID 所乘载的角色也会越加丰满。---- 这都是根据你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如果你根本只是每天看看新闻,找找有趣的信息,并不想在网络里获得更多的交流,或者没必要借助网络拓展一些空间的话,当然 是没必要对 Twitter 感兴趣的,甚至于对于 Web-Lifes 也不会感兴趣。
简单、方便、随意、无负担、更具连贯性,造就了 Twitter 的基本构成,生活的絮叨并不需要过于润色的文笔,真实而简练的描述,也易 于他人的阅读。但是,还是有人在 Skypecast 中重复问及了,我们为什么要在网络里絮叨自己的生活?除了为了获得交流,与好友分享生活之外,到底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okey,虹不想把文章写得太长, 免得读者阅读起来太累,下一篇虹会说一下自己使用 Twitter 的一些原因,以及觉得通过 Twitter 获得的效率和方便。
很多人觉得自秀是一种很无聊的事情,更多的人接触 Twitter 之后,都觉得不知道派什么用处,还有人只是觉得无聊之余才会去随便涂鸦。上一篇里面,虹在最后说过,会谈一下自己为何会比较热衷于使用 Twitter。
自秀是一种说法,更像是描述一种行为,你可以谈论你自己今天是不是在街上看见了帅哥美女,也可以仅仅是摘录一些所看的网络文章,或者感情上有什么困惑和感 想,抑或是工作中受到了老板的不公待遇,甚至是你内裤的颜色 ---- 只要你是觉得你内裤的颜色比较有讨论价值的话(开玩笑,:) )。Twitter 本身具备的社会化网络元素,却是可以让应用变得丰富的主要因素。
诸如行程安排等等一类的事情,可能会有虹的朋友会问及,有些是在行程中有关联的人,有些纯粹是八卦一下,还有一些是所及地的朋友,可以提前知道、安排聚一 下。如果一个一个打来电话询问,或者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其他形式,逐一答复,恐怕得烦死了。记得虹以前的那个 MSN,有一次不小心冒上了线,在一分钟之内就弹出了 90 多个对话窗口,其中不少除了问候之外,还有事情找虹的 ---- 不过很不幸,即便是扣肉二的 Macbook Pro 也无法避免卡机的遭遇。Twitter 的其中一个好处在于,当你就某事、某些安排、某些想法跟别人在 Twitter 交流的时候,另一些或许与此事有关的人也可以看见,不必重复告知了。 唔, 这里打住一下,肯定会有人说,To-do List 或者在线日历也能分享自己的行程安排。对,完全正确,不过是有局限的,比如交互性,你势必需要其它一些配件来完成交互的功能。至于 Blog,在上一篇的时候已经说过,你可以让每一篇日志都变成一句话的 Logs,这是你的自由,不过评论和回复的系统并不是每一个都那么充满紧密的联系。就像是 CW 这里的评论系统,还经常嗝屁,实在颇有些无奈。
还有聊天室、Skypecast 之类的即时群体通讯模式,既然是即时的,在某一时刻所花费的专注会很多(看着如流水般的聊天纪录在不断飙升,如果是人数众多的聊天室,基本上谁都不知道谁 和谁在说话了),不如 Twitter 那么宽松。加上 Twitter 提供了多种更新方式,特别是手机的支持,让这一种随记、交流和互动变得更为普遍和自由。
像是前几天,虹在飚车之后,马上可以通过手机或者 UMPC 来发布几条当时的信息,非常的及时,把当时的心情和状况都能很完全的体现出来。而如果回到公寓,然后慢慢总结那一次的玩乐,不仅不能保证还会有心情,还会错过不少即时保留的情绪和气氛。
这还只是举了一些实际碰到的例子,任何的工具都是固定的,"死"的,人们如何去利用,才是关键。结合虹的使用体验与 Twitter 本身的功能特性,虹把自己主要的应用归纳了一下,供大家参考:
1. 闲扯,这个应用相当于回复频率比较宽松的聊天室,或者是一般论坛里的版聊形式,也是 Twitter 里面最为常见的;
2. 简易的即时通讯,这是上面一条的深入应用,在缺乏 IM 工具或者不方便使用的时候,Twitter 可以充当临时的 IM 工具,基于 Web 的应用没有操作系统和软件环境的限制,搭配手机发布支持以及其他第三方工具,会让交流和互动变得更为简单;
3. 简易 QnA,这个应用以前 Anne Zelenka 也提到过,可以算是"版聊"应用的分支;
4. 分享个人近况和动态,让好友、工作伙伴了解自己的行程、正在做的事情、状况,这一点是前几篇中提及的比较重要的一点,相关的想法、应用和理由可以参看这一系列的历史文章;
5. 网络交际,虹以前觉得似乎没有 LinkedIn 或者 Wealink 那样具备专业性功能,但是由于其生活化与方便性,使得其内容数量上具备了一定优势,可以说是更能了解联系人的方方面面,充实的角色可是要比平面单纯的文字更加具说服力;
6. 推广效应,目前 Twitter 已经拥有大量剧增的用户,其中还不乏中文用户,挑出一些自己 Blog 上的文章,即可获得不少的关注,当然了,如果是英文内容的话,基于目前 Twitter 英文用户的基数,可以获得更大的效果;
7. 网络摘录分享,虽然社会化书签已经成为不少网络用户日常必备的辅助工具,不过社会化书签本身受到的关注并不是很大,不少 Blogger 仅仅拿来做自己 Blog 的佩饰而已,比如每日的网摘、输出到侧边栏,专注于某个网络摘录的社会化书签的用户并不多,而且多半并不具备时效性 ---- 并不是及时地知道对方实时浏览的网站、网页。的确也是有不少基于同时在浏览某一网页的 Firefox 扩展,效果却并不好。Twitter 则把这一鸡肋的功能做得相当有粘性,与上一条给自己的 Blog 做推广的原理一致,同样可以在实时分享信息中,加入自己的阅读信息;
8. 趋势研究参考与信息价值,Twitter 本身也是属于一个新事物,虽然技术和概念都并不是属于超前的那种,但是多种自由的运用让他们忽然就站在了时下 Web-Lifes 的最前面,所以这里会是一个大量信息的聚集地,有一个效率化收集、过滤信息的方式的话,就可以很容易获得趋势研究的参考资料以及有价值的信息。
当绝不仅仅只有这一些应用,比如厌倦 Blogging 的朋友,可以把 Twitter 作为一个集中性的索引平台,把相片分享服务、视频等等通过链接形式输出到 Twitter,就能获得更多的交流机会,以及被关注的几率,当然是看你怎么玩了。
已经说过一些使用的驱动力与简单应用,这一次讲讲让 Twitter 使用变得方便的一些工具。一款出色的应用,特别是 Web 2.0 时代兴起的网络服务,都有起码有这么一个特点 ---- 大量的第三方工具,不管是为了用户们的方便,还是想借热门大站获取相应的口碑,以及大量热心用户参与开发与贡献创意。
Firefox 具有这样快的进步,很大意义上是得益于种类繁多的扩展以及大量参与 beta 测试的用户;Netvibes 在很早之前就被指没有盈利模式的情形下,依然能完成二度融资,并且成为在线桌面 / 个性化首页这一市场中的佼佼者,不能不说和参与相关页面组件开发的用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再看看 Web 2.0 时代最大的热门 MySpace,其本身是相当简单,甚至是简陋的,但是一旦成名之后,愿意和他们搭上关系的第三方网站与应用,多不胜数,从某种意义上来 说,MySpace 与 Blog 一样是推动 Widget 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所以,无论是给 Twitter 用户带来使用中的方便与乐趣,还是借着 Twitter 奇迹般的崛起想一起沾点光,围绕着 Twitter 的周边开发仍然是相当热火的,所以虹在这里把到目前为止的 Twitter 相关应用与工具罗列一下:
- Twitteroo:最早出现的,在 Windows 平台上的 Twitter 客户端,非常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的版本,都不知道中文环境的操作系统;
- triQQr:另一款 Windows 下的 Twitter 客户端,虽然可以运行于中文环境,但是 UI 非常简陋,信息显示也不能支持中文(支持中文 Windows 等于白搭);
- Google Talk:嗬嗬,为什么会把这一款 IM 也列入 Twitter 的第三方工具集里?理由很简单,Twitter 支持 IM 更新方式,但是 AIM 一直不能使用,Mac 和 Jabber 用户又少,LiveJournal 干脆是国内用户无法访问的, 所以 Google Talk 的方便易用就成了最主要的 IM 更新一族的选择了。当然了,功能还是有局限的,仅能做一些 Friends Timeline 的信息获取和更新工作,没有其他的衍生功能了,如果原本还不使用 Google Talk 的话,基本上就是无用了;
- TwitBox:最新一款 Windows 客户端,采用了 Twitteroo 内核编译,通过搭配快捷键,能基本实现大量实用功能,包括网页摘录、更新条目等等,唯一的缺陷是同步信息刷新的时候,会很占资源;
- Tweet :这个比较好玩,是把 Firefox 的搜索栏改造成 Twitter 发布栏,功能只有一个,发布更新信息而已;
- Twitterbar:这是 \Firefox 的一个扩展,可以快捷把正在浏览的网页地址发送到 Twitter;
- Twitterrific:Iconfactory 是一个以设计见长的网站,所制 OSX 下使用的客户端 Twitterrific 也是相当精美的,功能也相当全面,到目前为止,其 2.0 测试版是所有平台下功能最完善、使用最稳定也是最美观的一个 Twitter 软件;
- Gtwitter:Linux 下的 Twitter 客户端;
- Twapper :WAP 版 Twitter 客户端,由 30Boxes 提供;
- AutoTwit:Twitter 自动发布工具;
- Twittermap:Twitter 与电子地图的 Mashup,可搜索用户名,然后根据用户登记的地理位置显示其资料;
- Twitter Search:同样是由上面的 Twittermap 提供的针对 Twitter 的文本搜索服务;
- Twittervision:还是由上面的 Twittermap 提供,可以实时在地图上显示最近的公众 Timeline 上的更新信息;
- Twitterholic:Twitter 热榜,可显示 Follower 数量前 100 名的用户;
- TwitThis:提供至于网页的快捷发送按钮,和同功能的 Bookmarklet,以及应用于 WordPress 的插件,提供每篇文章上的快捷添加按钮;
- Twadget:用于 Windows Vista 的 Gadget;
- Twitter Tools:WordPress 的插件,可以在自己的 WP Blog 上更新以及显示自己的 Twitter 留言;
- Twitterfeed:使用 OpenID 登录,然后输入自己需要自动输出文章地址的 Blog RSS,就可以跟随 Blog 的更新进行自动发布 Blog 文章链接到 Twitter,时间间格从每小时到一天不等;
- RSS2Twitter:功能与上面的 Twitterfeed 类似;
- Twitter module:Netvibes 上的应用页面组件;
- TwitterPost:简单、独立界面的 Twitter 应用工具;
- Twitter 官方 Widget:三种格式,不过对于中文字体支持不好,字体太小了;
- GeoTwitter:另一款与电子地图 Mashup 的工具,可标出自己目前的位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